中秋節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但洛陽市瀍河區法院老家屬樓里卻發生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9月18日晚,一對空巢老夫婦被發現死在了出租屋里,遺體已經腐爛發臭。(9月22日《大河報》)
在我國的傳統倫理中,死亡是一件人生大事。在任何一個家族中,老人即將辭世時,所有出門在外的兒孫,都要星夜奔回家中,以見老人最后一面。對一名老人來說,只有在親人的守候下告別世界,人生才堪稱圓滿。反過來說,若是老人離世時無人過問,那絕對是慘痛的人倫悲劇。
作為局外人,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里,那對空巢老夫婦到底遭遇了什么。但他們腐爛的遺體,卻如一道血淋淋的傷口,橫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面前;讓人痛惜,更讓人反省。
誠然,對于老人的悲劇,兒女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無論對兒女再多的指責,也無法讓老人起死回生。對于此事,反思比指責更重要。也就是說,怎么做,才能避免類似的悲劇?
首先,兒女要切實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作為兒女,無論收入是高還是低,條件是好還是差,都應當盡力照顧父母。這既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亦是對法律責任的承擔。
其次,政府要擔起養老的重任。人都會老,但并不是每一個老人,都有自己的兒女。大量的“丁克”夫婦、失獨夫婦,是根本沒有兒女可以依靠的;就算那些擁有兒女的夫婦,也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因此,要想讓每一個老人老有所養,政府責無旁貸。
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不在于大力興建養老院,而在于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比如,興建社區食堂,讓老人不再為一日三餐勞心費神;興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讓老人老有所樂;引進社區保健醫生,讓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基本的醫療保健……
另外,對于獨居的空巢老人,政府更應當有所作為。在此方面,法國的一種做法值得借鑒。在法國,許多社區為老年人免費提供一種名叫“你好嗎”的服務項目。在每天同一時間,計算機系統將自動給老人打來電話,當老人拿起電話后,可聽到計算機錄音系統的一句問候“你好嗎”,隨后會聽到:“如果您今天很好,請放下電話。如果您今天感覺不好,請立即撥打緊急求救電話811。”如在45分鐘內,老人仍不拿起電話,即會有人登門查詢。試想一下,若是洛陽的那對老夫婦能夠享受到類似的服務,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其實,要想保障獨居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做的工作還有許多。比如,社區可以根據獨居空巢老人的意愿,安排熱心的鄰居幫助照料老人——每天定時問候老人、幫老人解決一些日常難題;至于鄰居的報酬,則由社區支付。如此一來,只要老人出現任何問題,鄰居就能在第一時間得知并且幫助解決,老人的基本生活也就有了保障,悲劇也就不會發生。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到老年,精力衰退、健康惡化,要想老有所養,就離不開兒女的贍養,更離不開政府的照料。要想徹底避免空巢老人悄然離世的悲劇,政府必須擔起該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