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本世紀以來我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的特點,對于實現人口遷移流動和中國城鎮化更協調、穩健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目前我國人口遷移流動和城鎮化具有這樣一些新的特點:
第一,人口遷移流動越來越構成城鎮化的重要動力,同時遷移流動人口已經成為城市常住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0年我國城鎮化率為36.5%,2010年為49.68%,城鎮人口從4.6億增加到6.7億。人口遷移流動對于城鎮化水平提高的貢獻率約為45%左右,城鎮人口自然增長對城鎮化率的貢獻率為5%左右,而城市區劃擴大和建成區面積擴大對城鎮化的貢獻率約為30%左右,另外,農村人口進入所在地城鎮的就地城鎮化對城鎮化水平提高的貢獻率約為20%左右。
我國城鎮人口中的遷移流動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3億,城鎮中34.3%的人口是外來的遷移流動人口。在東部地區的不少城市,遷移流動人口已經超過本地人口,甚至一些地區的外來遷移流動人口達到本地人口的5-10倍。
在當前城鎮化過程中,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的社會分化性表現得非常突出。大量流動人口和本地人口差別化的生存處境和社會待遇,使原來城鄉二元結構的社會矛盾轉移到城市內部,使原來的農村貧困問題轉移到城市內,成為城市貧困問題,強化了城市內部的不平等,擴大了城市內部的社會分裂。這種社會分裂以日益增強的社會排斥和土客矛盾表現出來。特別是,遷移流動人口中60%以上的人口是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其中有不少人口是在城市出生和成長的流動人口,他們和上一代的遷移流動人口不同,他們和流出地的農村地區的關系已經越來越薄弱,他們的平等精神和權利意識得到增長,如果他們不能有效融合進入城市體系,將帶來更加嚴峻的社會問題。
如何來彌合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社會融合和社會整合,促進流動人口在當地的社會融合和社會整合,成為當前城鎮化發展的重要任務。
第二,不同區域內和區域間的人口遷移流動和城鎮化態勢形成更加多樣的模式。
宏觀上我國人口遷移流動的態勢是從西部地區向沿海地區轉移,從農村向城市轉移。但是,從省際人口遷移流動和城鎮化發展來說,總體表現出以下不同的模式:
——以上海、北京、天津為代表構成特大城市的人口遷移流動模式。城市的人口遷出率極低,跨省遷入率較高,遷移流動人口主要來自其他中小城鎮的非農業戶口,形成了一種集聚性遷移為主的超大規模城市增長的城鎮化模式。
——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也具有跨地區的人口集聚和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的特點。相對于東部沿海的特大城市,這些地區遷移流入的人口中的農業戶籍比重更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人口向東部地區的遷移流動可能具有階梯性遷移的特點。
——從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廣西到四川、重慶等的中西部地區,出現人口導出和本地城鎮化混合的模式。這些地區以省內遷移流動為主,相對來說具有較低的人口省外遷入率,同時向省外的人口遷移流出則很顯著。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城鎮化率的快速提高說明,不僅是農村人口的遷出相對提高了地區的城鎮化率,同時人口向當地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集中,增加了本地區就地城鎮化的程度。隨著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向中部地區轉移,這些返回式的移民和產業轉移結合在一起,推動了中部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構成近年來中部城鎮化的突出現象,并引起勞動力市場上的區域競爭。
——從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寧夏到新疆一線,這些地區人口跨地區遷入和遷出都較少,省內人口遷移程度也相對較低。這些省份的城鎮化水平略高于全國,但是城鎮化速度的增長相對緩慢。
——西藏的人口區外遷入率很高,區級遷出率不高,而城鎮化速度很快。
更加多方向的人口遷移流動和區域城鎮化發展的豐富關系顯著地表現出大國優勢,不同區域的產業和經濟發展具有差別性和相互補充的作用,也為分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廣闊經濟腹地。
第三,我國城鎮化發展經逐步從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推動中國城鎮化階段,逐步向人力資本帶動結構轉型推動城鎮化的階段轉變。
隨著人口宏觀結構的變化,與數量型遷移相伴的城市人口擴張態勢也可能有所減弱。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推動的城鎮化發展將會出現新的轉變,城鎮化發展將越來越強調質量型的人口遷移,更加依靠人力資本的質量所驅動的城鎮化將成為推動我國城鎮化的新動力。
從數量型的城鎮化推動轉變為人力資本型的城鎮化推動,意味著城鎮化動力機制的變化。由于人力資本對于推動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加之人力資本能夠推動中國未來經濟增長,使城鎮化水平和質量都得到提升,因此,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流動人口具有更強的遷移流動傾向,這在總體上對中國城鎮化發展是有利的。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尤其需要加強對遷移流動人口的教育培訓。要將大量遷移流動人口培養為高素質有技能的現代產業工人,惟其如此,才能適應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和長遠發展。
在未來10到15年間,適應人口遷移流動和城鎮化新階段的特點,使人口遷移流動與不斷發展的城鎮化過程相協調,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和持續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