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了,誰都不能置身事外,誰也不能無動于衷。因而清潔行動沒有旁觀者。只有每個人實在行動,才是最有力的說服,也才表明自己是利益關涉者。
4年左右時間能不能走完發達國家幾十年的路?4年后北京市民能不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氣?這是一道急迫的難題,如何回答?
北京17日用全市動員大會作出回答,決心“全力以赴打好大氣污染防治這場硬仗”。這是動員令,也是攻堅令。而此前,從中央到北京更用治污行動計劃作出回答。4年左右時間,則是從中央到北京設定的“時間表”。
國務院12日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還特別提到,北京市
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此前北京市發布的“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突出了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等四大關鍵領域,同時采取植樹造林、擴大水面、生態修復等措施。
這意味著什么?首先就意味著沒有退路。這個沒有退路,則又首先來自百姓的強烈期待。
空氣污染了,誰都逃不掉,只能默默承受。沒有一個人會喜歡空氣污染,即便是那些向大氣排污的人,呼吸到被自己污染的空氣,心里也憋屈得很。正因此,治理大氣污染,有最大的公約數,有更強烈的期待。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北京提出“首都空氣質量事關群眾利益,事關國家形象”的命題。
顯然,解決這個沒有退路的問題,只能靠實實在在的清潔行動。制訂的計劃、作出的承諾不能兌現,空氣質量沒有明顯好轉,最終都無法對人民群眾交代,都會失信于民。如此,這些計劃,就不是橡皮泥,而具有剛性。落實這些計劃,就沒有商量。進行責任追究,就不能網開一面。
執行這個行動,政府部門責無旁貸。其間關鍵,就在于完善相關制度,更在于嚴懲不力者。前不久,從環境保護部傳出消息,今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的治理,將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那些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持續3天重污染天氣的,將對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依法實施問責。唯有保持這樣的問責力度,才不會有人頂風逆行。
空氣污染了,誰都不能置身事外,誰也不能無動于衷。因而清潔行動沒有旁觀者。只有每個人實在行動,才是最有力的說服,也才表明自己是利益關涉者。配合行動,為治污作出一分努力,勝過十分的“助威吶喊”。
這場攻堅戰的確不好打。但打贏了,得利的是我們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