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顧晴 報道)9月8日下午,城市化委員會廣東新型城市化社會建設調研組與深圳市龍華新區大浪工作委員會座談青工第三個8小時。
龍華新區大浪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潘蕓
深圳市龍華新區大浪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潘蕓介紹說,大浪街道成立于2006年4月,隸屬深圳市龍華新區,總面積37.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5.74 平方公里,下轄大浪、浪口、同勝、高峰、龍勝5個社區工作站、20個社區居委會。成立之初,大浪街道基礎條件非常差,通過5年時間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網全面貫通,園區市政配套設施基本完成。目前,大浪街道總人口35萬,戶籍人口只有8600多人,嚴重倒掛。為此,大浪街道通過搭建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豐富青工第三個8小時生活。
青工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
據悉,第三個8小時是指青工在除了工作、休息之外的業余時間內、公共空間內完成的各種社會活動。近年來,該辦事處先后為青工創辦報紙《浪花》、大浪論壇,舉辦“星光大浪”青工歌手賽、羊臺山書友會等活動,成立羊臺山青工藝術團,為大浪外來青工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生活。此外,“大浪之友”、“大浪大學堂”已正式掛牌成立。“大浪之友”是一個扎根大浪、輻射四方的公益人士聯合會,由各行各業懷有共同信念的熱心人士組成。“大浪大學堂”則是整合政府機構、公益組織、企業、公民個體等各類公益資源,為大浪青工開展素質、職業、心理、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設的公益大平臺。
潘蕓表示,在大浪街道“第三個8小時”的建設過程中,正是由于像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等機構的積極參與,讓大浪聚集了許多的資源,為工友服務的范圍越來越大,同時,在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的指導下,也讓這一社會建設提升到理論高度。目前,為了這一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大浪街道正在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的指導下,培養本土青年領袖,培育本土社會組織,實現社會自治,讓大浪成為更多青年人喜愛的地方。
聽取了潘蕓副書記的介紹后,城市化委員會主任金德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說,“聽了潘書記的介紹,很受教育。這個案例說明,幾方面的力量缺一不可:首先,黨的基層組織,要真正從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著想出發,作用不可替代。其次,社會上的高層次研究機構、社會組織作用不可或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不僅僅在研究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更是深入到社會建設的實踐中去。正是長期深入的研究,讓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發現了大浪街道這樣好的研究案例,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機構,也希望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能夠發現更多這樣好的案例。第三,社會建設成功與否在于群眾的認可程度,工作做到一定程度,要讓他們自己能走,所以,很贊賞目前對于培養本土青年領袖,培育本土社會組織,實現社會自治的做法。”
研究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唐惠建說,這個案例說明,在社會建設中,政府出資必不可少。而培養本土青年領袖就是要將義工的觀念植入他們的頭腦中,慢慢形成一種文化。這其中,第三方組織的參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王秉忱表示,大浪街道的社會建設案例很有典型性,要好好總結經驗,大力宣傳,讓更多的地方效仿。“潘書記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馬大姐,‘閑人馬大姐’越多越好。” 座談后,調研組一行來到大浪街道親身體會了這里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
座談后,調研組一行來到大浪街道親身體會了這里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
調研組體驗大浪青工業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