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河報》報道,近日,河南鄭州、洛陽、許昌三市已成功申報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此次試點城市全國共45個,河南數量僅次于地處江南水鄉的江蘇,位居全國第二。按說該省爭取到了這么多美化城市環境的指標,百姓應高興才對,但打造美麗“水城”的消息一出,立刻引來不少網友質疑,認為是開玩笑、勞民傷財等。
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精靈,地處中原的鄭州、洛陽、許昌三市,本就孕育于黃河文明,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積極申報“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本無可厚非。
然而,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三個城市招來未曾料到的嘲諷或許事出有因:“綠城鄭州”已名存實亡,鄭州市金水河、東風渠等城市內河已難改臭水溝的老面貌,近幾年的夏季,一遇大雨城區一片澤國,排水系統的脆弱飽受詬病;而就在幾天前,鄭州部分城區還擺脫不了連續數日降壓停水的尷尬。低層次的問題尚未解決,何談打造高端的美麗水城?
而更讓人覺得吊詭的是,該省水生態系統較好的信陽、南陽以及開封等地,竟榜上無名。撇開水資源豐富、優化成本低,有著“北國江南,江南北國”稱號的信陽,拋開素有“北方水城”美譽的七朝古都開封,選擇三個水資源都不甚理想的城市打造水城,這事真是讓人想不通。建設美好城市是多數市民的愿望,花銷的是納稅人的血汗錢。水城也好,綠城也罷,這樣的愿望如若忽視當地實際而跑偏,結果可能是“綠城無綠,水城缺水”,有關部門失信于民,身陷“口水城”。
建造水城,需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和科學的規劃。例如,同批次的浙江湖州市已將其目標定為:把湖州建設成為“暢水安民、凈水入戶、活水興業、秀水美境、清水育人”的“中國清麗水鄉”,展現“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境界。這種定位與規劃并未引起公眾非議。眾所周知,近年來,黃河已“奄奄一息”,多次斷流,流域內不少城市面臨水資源緊張的局面。黃河邊上的鄭州、許昌、洛陽也該仔細掂量了,至少,跟百姓解釋清楚自己的決定是怎么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