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9月9日電(記者 朱紹斌 許茹 楊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心的曹家巷棚戶區,老舊的紅磚房墻體破敗,電線亂拉,街道上還流有污水與廢棄物。這與周邊整潔干凈的樓宇構成了一幅極不協調的景象。不過,在當地政府的棚改項目下,此景有望在兩三年內得到徹底改變。
曹家巷棚改涉及1.4萬多人、3765住戶。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貨幣補償、原地返遷、異地安置3種方式。按照規劃,曹家巷居民樓建設將在30個月內完成。
59歲的下崗工人江老先生說,這間20平方米、建于50年代的老屋里,住著他和老伴。他說:“我們選擇了原地返遷。兩年半后,我們的新房夢就要實現了。”
類似于曹家巷棚改、以實現人民安居夢為導向的民生工程正融入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新時期對于推進城鎮化的新型考量,既著眼于改善百姓生活,也將為中國經濟提供新動力和恒久能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研究下半年中國經濟工作的會議上要求保持合理投資增長,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專家認為,改造棚戶區讓百姓住上新房,一方面是改善民生之舉,另一方面也是政府穩定投資的經濟策略。
成都市政府8月下旬還宣布在未來5年基本消除棚戶區,改造住房1500萬平方米。近年來,全市累計完成投資302億元人民幣。
據中金公司等機構測算,中國每年200萬至300萬套棚戶區改造房建設將拉動2000億元至3000億元左右的投資額,貢獻投資增速3%左右。未來五年,中國還將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并采取增加財政補助、加大銀行信貸支持、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擴大債券融資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
國家開發銀行四川分行有關負責人說,分行與成都市政府就棚戶區改造的合作已經被納入雙方簽訂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戰略合作備忘錄中。未來五年,國開行將提供1000億元的融資支持,助力成都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支持成都的綜合交通、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統籌城鄉和天府新區五大領域。
但并不是每個棚改項目都一路暢通。牽頭成都市十四巷棚改的武侯區房管局副局長吳紹富說,目前十四巷棚戶區處于模擬搬遷階段,但是目前仍有15%的居民未簽約。記者了解到,棚戶區還有建于新中國成立前的茅草房。隨著時間推移,茅草房屋頂不斷“翻新”,加蓋了一層層油毛氈、石棉瓦、塑料布,甚至廣告紙。
吳紹富說,與以往片狀改造不同,目前的棚改工作為點狀,商業開發價值低,改造難度更大。而且棚戶區里多為困難群體,并以老人為主體。幾十年來老人對周邊人群和環境很熟悉,因此武侯區的棚改工作比較重視原地返遷安置方式。
而未簽約的住戶有的希望政府發給補貼,由自己進行改造,一些則懷疑棚改工作是否公平公正公開,也有困難家庭反映,若要住上新房,自己還得倒補數萬元,因此對棚改工作不大積極。由于訴求不一,十四巷棚戶區成立了居民議事會,用民主方式來協調棚改工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總理指出,城鎮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會帶來經濟和社會深刻的變化,需要各項配套改革去推進。
包括棚戶區改造在內,中國2.6億農民工如何逐步融入城市以及大、中、小城市如何協調發展等都是城鎮化推進過程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日前在北京發布的報告說,過去20年,城市發展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主因,預計這樣的趨勢在未來幾十年還將持續。但報告警示,中國城鎮化已到了關鍵時刻并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包括自然資源和能源使用,市政管理制度變革,就業,交通,住房和社會保障,農民工,人口老齡化及空氣和水污染等。
如何科學統籌應對這些挑戰將直接決定新型城鎮化對經濟推動的正面效應,及百姓安居樂業夢想的實現。而這使得人們對將于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寄予期盼――包括城鎮化在內的許多難題都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