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法,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規劃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研究著名專家。
“中國城市化質量不高,除了有對城市化的理念認識不足、農民的土地和福利制度不能置換等原因,還體現在當前我國城市管理方式滯后,以及城市發展方式始終圍繞城市擴張、公共財力擴大上?!敝袊鞘邪l展研究院副院長袁崇法在論及中國城市化質量時如是說。他表示,只從物態上做大城市,而不深入到生活方式上、社會方式上,城市品質、城市化質量永遠提不高。他預測,未來,城市更新將成為中國城市化的主流方向,在公共服務設施更新上,哪個城市做得主動,做得科學,做得具體,哪個城市的品質越高,幸福指數也越高。
城市化亟需構建自律的行為培養機制
“目前,我們的城市管理方式仍然是一種被動的、問題導向式的管理,出了問題狠整一通。”袁崇法毫不諱言地對《城市化》記者說。在他看來,“由于有些方式是運動式的,是通過抓背后黑手的做法,往往只會弄得雙方越來越對立,尤其當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城市以后。”
袁崇法解釋說,因為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完全不一樣。在農村,每塊地、每座房子高度分割,所以,農村生活可以相對地放任。城市生活要求高一點,家家相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農民進城后不適應?!氨热?,過去家里有什么事,可以和鄉親們嘮叨嘮叨,到了城里找不到人嘮叨了。一方面,別人不愿意聽,另一方面,聽了也不愿意理,這就讓他們感到心里憋得慌,又沒地方發泄,就會變得非常躁動。如果不及時舒解,就會出現問題?!?br /> 他認為,與其被動地管理,不如主動積極地采取辦法防患于未然:“我曾經建議地方,通過組織體育比賽、娛樂活動,讓農民工積累的情緒得以發泄。據他們反映,這樣做的效果還不錯?!?br /> 袁崇法還指出,當前城市管理者大量的精力仍然在琢磨城市怎樣擴張,怎樣把公共財力做得更大。他反問:“目前這個階段,我們是不是沒有GDP增長不行?是不是還需要那么多GDP?”在他看來,用經濟收入去掩蓋矛盾,已經越來越難了。有些事情,心平氣和地談,也能夠實現社會的和諧。
“我在大學時曾經讀過英國經濟學家舒馬赫發表的《小的是美好的》。在書中,他主張50萬人口的城市最合理。他還講到一個概念,用物質欲望去滿足人類是永遠滿足不了的。因為商品經濟就是不停地刺激人的欲望,讓人無休無止地爭取滿足,可是,欲望是永遠滿足不了的。所以,許多國家通過宗教信仰調整人的需求和欲望,在有限的物質供應下滿足人們的欲望。”袁崇法認為,在社會的發展中,我們需要不斷調整人們的欲望,通過精神文化領域的健康產品,調整人們的欲望結構,減少物質上的欲望,增加精神層面的需求,讓人們活得有滋有味,他反問:“這不也是一種幸福嗎?”在他看來:“《小的就是美好的》雖然發表了近40年,但在今天仍然歷久彌新,對中國的城市管理者仍有啟發作用?!?br /> 感慨的同時,袁崇法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在當前的城市化進程中,要注意經濟協調發展,更要注意經濟發展的質量,此外,還要考慮社會發展過程中,如何讓人的心態更淡定、更平和。
“在大量的農村人口不斷來到城市后,我們能不能構建一種自律的行為培養機制,形成一種自覺地遵守社會的道德也好,公共秩序也好,實現社會的有序發展,而不是靠高壓、強制性的行政措施來保證?”他說,一個發達成熟的城市社會,一定是建立在公民高度自律上形成的秩序,沒有警察、沒有戴紅箍子的人,人們也知道該怎么做。
“路漫漫其修遠兮?!痹绶ǜ锌卣f:“至少要經過三代人才能養成吧?!辈贿^,他也直言,行為的養成與我們的社會改革大有關系。
“以交通為例,路車有矛盾,有規劃方面的問題,但闖紅燈、逆行等現象,就與我們國家封建社會的歷史太長,給人的標準是,只要有足夠的權利,什么規 則都可以不遵守有關。特權階層憑借特權去違章,普通人就會通過各種手段去擺平。每個人追求的都是這樣一種特權來保護自己,而不是自律?!?br /> 此外,袁崇法還從中外的義工制度和志愿者的對比闡述了對于這一問題的看法:國外一般規定,一個人一生要做八百小時左右的義工,并且與失業保障等聯系起來。這個制度,既讓人們做義工的時候接觸很多社會的人,也讓人們了解了它的重要性。我們現在叫志愿者,不叫義工,這就變了味,成了作秀或給自己找到一種往上走的資本。因為義工一般安排在最底層,比如在社區搞綠化、搞秩序、搞衛生。志愿者都是參與由政府組織的一個事件,表現好壞由政府來評價,不是自己評價自己,也不是由社會的人來評價。袁崇法認為:“凡是由上來評價,很容易產生一種動機,這種動機是利已的,不是利他的。而義工是利他的,是奉獻的。兩者完全不同。”
“只從物態上做大城市,而不深入到人的生活方式上、社會方式上,城市的品質、城市化的質量永遠提不高。不圍繞這個層面去考慮,以人為本也只是空談。”
城市品質有賴公共服務設施動態地更新
21世紀,將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城市世紀。在袁崇法看來,“城市品質的提升,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提升,要通過動態地更新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讓生活越來越方便,服務水平越來越高來實現。在公共服務設施的更新上,哪個城市做得主動,做得科學,做得具體,哪個城市的品質越高,幸福指數也越高。”
之所以提出“動態更新”,袁崇法解釋說,“這是因為物質享受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會隨著收入提高不斷產生新的需求。比如,過去縣城里的公園,不叫人民公園就叫中山公園,人們逢年過節才會去?,F在,收入提高了,人們要求有更多的公園,甚至要求小區里都要有個小公園。再比如,以前,一個城市有一個百貨公司就滿足需求了?,F在,人們希望百貨公司就在自己家門口,要求購物距離越近越好。這些都說明,人們收入越高,就越挑剔。作為城市管理者來說,要在需求產生之前,預見到這種需求,通過公共服務設施提前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br /> 據此,袁崇法提出,未來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主流方向和目標,不是城市的擴張,而是城市更新。并且他認為,城市更新有不同的維度:“比如,建筑物在壽命周期內如何更新,管網使用幾十年如何更新,水電氣該如何更新,這些是物質形態,很容易理解。還有就是城市的產業結構也要調整,保持城市的競爭能力,獲得公共收入來支撐?!?br /> 袁崇法分析,之所以現在的城市管理者不關注城市更新,與當前的干部使用制度有關:據相關統計,一個縣級干部平均任職時間只有兩年半,城市市長們的任職時間也不會比這更長,要在兩年半的時間里做成一件事情,讓他們往往表現得很浮躁,不會考慮如何讓公共服務設施動態地更新。
盡管袁崇法認為干部更換太頻繁是有問題的,但他指出,關鍵不在年限,而在誰來評價。
“像大同原市長耿彥波,雖然媒體批評他大拆大建,但當地老百姓贊成。這說明,城市更新過程中,拆還是不拆,應該由當事者決定。”他還表示:“全中國的城市都是拆出來的,城市越拆越美麗了,現在該拆農村了,又不讓拆了,農村就該那么破舊、那么落后嗎?主要還是看農民愿不愿意拆舊建新。”
在拆建問題上,袁崇法的主張是“管理無死角,決策看主流”。他舉例說,天津華明鎮原來有12個村,4萬多人,集中起來搞小城鎮,小區建完之后,大概有400戶提出行政復議,要求否定這個項目。后來通過調查發現,所有意見中沒看到否定這個項目的意見,大家的意見基本上集中在:同樣的面積為什么他多了我少了,同樣的房子為什么我在五層,他在三層,為什么我是朝南的,他是朝北的等等這些問題上。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于這個項目,主流上沒有分歧,失誤主要在工作的細節上。”袁崇法直言:“那些批評‘農民被上樓’的觀點和報道,有失偏頗,應該深入下去調研再做判斷,城鎮化這件事件也必須這么去判斷,總是抓住管理上的細節來否定城市化的趨勢,我們就沒法前進了?!?/p>
滿意是公眾參與城市管理的結果
“我希望,未來我們的城市有更多的公共參與,老百姓能夠更多地參與城市的管理,因為老百姓的滿意度是從他們對社會的奉獻開始,而不是從政府的索取開始?!痹绶ㄕf,在為一個社會盡責任的過程當中,人們會降低自己的欲望。同時,參與的過程也會減少不合理的制度。
“這方面,我們失敗的教訓太多了。比如,圍繞交通我們出臺過許多不嚴謹的制度,像不允許連續并線,后來發現違規最嚴重的是公交車,因為公交車進站出站必須連續并線,否則沒法進出。后來這個規定不了了知。還有車號可以用拼音字母、阿拉伯數字隨便組合的辦法,以及前不久沒執行就取消的黃燈制度等等。”
袁崇法批評說:“這些制度出臺的時候不慎重,收回去也很輕率,這樣一來,政府怎么服眾?再就是最近北京出租車提價?!痹谠绶磥?,出租車已經成為限行限購以后難以替代的交通工具。每一種交通工具只能最適合履行一種職能,軌道交通、公交車最適合上下班,如果要休閑度假、采購、有急事、甚至是看病,出租車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它與每個家庭或者說絕大多數家庭直接有關系。
“這樣一件事件,十個代表能解決什么問題?并且兩個方案都是提價。怎么叫聽公眾意見?”袁崇法說,“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老百姓對政府高度的不滿意。像出租車漲價,可以在網上向全民征集方案,哪怕有幾百種方案都不怕。通過篩選,讓大家在討論的過程中達成有可能比現在價格漲得還高的方案,但這個過程會讓百姓從心底里接受。現在恰恰用了一個最愚蠢的辦法,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這個方案就像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一樣,讓老百姓掏錢,份子錢不降,司機也只能暫時得點實惠?!?br /> 據此,袁崇法表示:“城市發展到今天,沒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只有一個大家能夠接受的方案。政府總要征集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是不可能的。但最終采納的方案一定是百姓充分認可的方案,至少是絕大多數百姓能夠接受的方案。要知道,滿意,一定是公眾參與的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