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大都市,來到二線城市,似乎開始形成一股小小的潮流。即將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重點策劃《小城之春》——探析未來宜居城市的發展趨勢。中國之聲記者申玉彪對話《南方人物周刊》資深編輯鄭廷鑫。
申玉彪:本期文章標題為“小城之春”,主要想表達什么主旨?
鄭廷鑫:我們雜志在二月份的時候做過一個關于80后的專題,里面有一篇文章講的是“逃離北上廣”的現象。大城市的房價高、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很容易讓人缺乏歸屬感,所以出現這個現象。后來我們覺得這個現象不只發生在80后身上,其實是有共性的,大城市生活的人開始發現并不是很宜居。
中小城市相比之下生活的壓力小,污染少、噪音少、房價低,交通出行也方便,消費比較低,相比之下其實是更加生活的一個地方。今年世博會有一句口號叫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說得非常好,城市不僅是工作的地方,更加是生活的地方,做這個專題其實有對大城市發展的提醒。
申玉彪:因為高鐵等交通工具的快速發展,加上網絡的發達,汽車時代的來臨,很多人離開大都市來到二線城市生活,“小城之春”是否已經來臨?
鄭廷鑫:我們這次專題有采訪一個學者俞世純(音),兩年前他從北京跑到云南大理,在大理租了一套民房,一年9千塊的租金,有一個院子和一個菜地,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洱海,每天睡到自然醒。這對大城市的人來說,是很讓人向往的,他在那里兩年里,風濕病也好了很多,這是挺好的個案。
小城市生活的節奏、生活的氛圍其實在大城市很難想象,但是說“小城之春”現在已經來臨可能還有點早,這其實是一個現象或者趨勢。社會發展其實都會經歷一個過程,先是巨型的城市化,到高度的城市化到最后是逆城市化的過程,特別是現在交通發達,高鐵、高速公路普及后,形成城市網再加上網絡的發達、汽車普及,其實小城市分攤了很多大城市的機會。
申玉彪:文章認為“小城之春”看似已經到來,實則背后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究竟有哪些問題,如何來解決?
鄭廷鑫:這個問題其實是跟社會現實有關的,可以跟國外做一個對比,國外有很多人是居住在小城市的,但是目前中國跟西方國家發展階段不一樣,歐美國家基本上7、80年前就完成城市化過程,咱們現在還處于城市化過程中。就中國來說,小城市存在一定問題,就業機會不是特別好,公共設施建設沒有很完善,包括政府服務也沒有大城市那么開放,文化環境相對單調。移居并不是去那里避世、養老,這也是目前小城市存在的問題,跟社會資源的分配也是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