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傍晚,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連加氫反應器制造有限公司。看到技術人員和工人攻克難關鍛造出的一臺臺壓力容器,他高興地說,技術人員和工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要抓好隊伍的穩定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隨著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工人待遇也要相應提高。
確實,包括技術人員和工人在內的勞動者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而要用好這筆財富,最重要的是企業應當善待勞動者,讓他們的收入與付出相稱,在企業中得到應有的尊重。只要勞動者能在企業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他們不僅會在企業中穩定下來,工作的激情和創造的活力也都會被激發。
可現實中,無論勞動者的穩定性還是敬業度都令人堪憂。去年,怡安翰威特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員工平均流動率為15.9%,在全球都處于高位。管理咨詢公司合益集團的調研結果也顯示,2011年全球員工敬業度為66%,中國員工的敬業度僅為51%,與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幾個“金磚國家”相比,是最低的。
為什么最勤勞的中國勞動者,儼然成為最不敬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勞動者在企業中并沒有普遍收獲到與其付出相稱的待遇,因而缺乏應有的歸屬感。對于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暴殄天物式的財富流失,因為早有研究證明,敬業度高的員工工作效率、工作質量要明顯高于敬業度低的員工。
這還會造成一種惡性循環:企業越壓低勞動者的待遇,其低敬業度又會讓企業效益更差,反過來企業就會變本加厲地繼續壓低勞動者待遇。正是由于勞動力供大于求,一些企業在這方面有恃無恐——哪怕是一錘子買賣,企業也有利可圖。如果企業都靠這種思維謀發展,誰會有轉型升級的自覺?
當下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必須轉型升級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時候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壓低勞動力成本獲取利潤的企業發展模式,意味著中國要繼續為世界打工,始終處于產業鏈低端,也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被別人甩在身后。
如果用制度保障勞動者的待遇穩步提高,其倒逼作用,不僅會迫使企業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成本,還會使企業向產業鏈中附加值更高的環節流動,從而以自己的轉型促進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進而形成一個良性互動——企業越善待勞動者,就越有轉型升級的動力,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就越有健康的基礎。
從歷史經驗看,處于轉型期的國家,越是善待普通勞動者,其轉型也越容易成功。不論是美國的羅斯福新政,還是日本經濟騰飛的黃金十年,都得益于通過完善勞工制度,保護和善待勞動者,將勞動者工作激情和創造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因此,以史為鑒,當下中國在經濟社會處于轉型的關鍵時刻,必須更加注重通過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保護勞動者,讓他們的待遇改善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改善同步。畢竟,善待勞動者,就是善待中國經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