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市交通運行特點和歷年數據分析,9月份將是全年交通運行壓力最大、任務最重的時期。針對最堵月的即將到來,北京提出,9月有9個重點擁堵日,這幾天各企事業單位可實施彈性工作時間(8月28日《新京報》)。
針對9月成為“最堵月”,有輿論一針見血,去看看那些掛著各地號牌的公車,再去看看那些部委附近的賓館,就什么都知道了。“一切盡在不言中”。
而相關方面的分析則是,由于這段時間,“學校新學年開學、中秋節和國慶節緊臨、商業打折促銷活動頻繁、探親訪友聚會旅游出行增加、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各種因素疊加將對北京交通運行造成巨大壓力,如遇極端惡劣天氣,極易出現大范圍長時間交通擁堵”。相對于輿論將“最堵月”僅僅歸結為中秋送禮,這樣的分析,顯然更為全面。但相關方面并沒有否認中秋送禮。其中預測的9個“堵點”,更是有9月16日、17日、18日三個點,與中秋節(9月19日、周四)直接有關。由此不難說明一些問題。
其實一個城市的堵因很復雜,中秋送禮未必是壓垮駱駝的唯一一根稻草,但最起碼不應該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中秋送禮,那么9月未必會成為“最堵月”,即使依然擁堵,也未必會有這么嚴重。
從這一意義上,“最堵月”是一封公開舉報信,是在提醒相關方面好好查一查,那些在9月到北京來的人,到底所為所圖何?為什么到了9月,會有這么多的公車上京,會有這么多的官員選擇來京?好好查一查,可能會發現許多問題,而這對于緩解“最堵月”,可能有奇效。
一段時間以來,中央強調轉變作風深入人心,不僅激起了人們的強烈共鳴,而且在實踐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之后的半年多時間里,中紀委兩次集中曝光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這不僅是對違規者的嚴肅懲處,更是對廣大黨員干部的警示;不僅體現了對整風肅紀動真格和決不半途而廢的決心,更堅定了公眾參與監督的信心。
希望在轉變作風的背景下,這個9月,能夠少見一些進京公車,能夠看不到送禮官員。真正解決了公車進京問題,即使9月仍堵,相信也不會這么堵。這里,考驗的是轉變作風的力度,體現的是轉變作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