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最新調查的12個省區中,12個省會城市都要建新城,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要建新城,平均每個地級市提出建設1.5個新城新區。(8月19日 中國廣播網)
近年來全國各地打著推進城鎮化的旗號,掀起了新城新區建設,而且愈演愈烈,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12個省區進行最新調查,12個省會城市全部提出要推進新城新區建設,共規劃建設了55個新城新區。在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提出要建設新城新區,161個縣級城市中,有67個要建設新城新區??梢哉f,建設新城新區已經成為了各級地方發展經濟拉動GDP的重頭戲,成為了各級地方官員建立“政績”的首選途徑。
雖然現在中央和各級地方都要求不以GDP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不唯GDP論成績,但也只是不作為“主要”的考核依據,那么考核靠什么?還是要看建設情況怎么樣,改善民生怎么樣,經濟發展怎么樣,這幾個怎么樣可都和GDP有著最直接的聯系,歸根到底還是以GDP為主要考核目標。這也是全國各地紛紛造城建區的主要原因。哪個不造城建區哪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就帶動不起來,就沒法改變地方的財政增收,就沒有錢去建周期短、見效快的各類工程。沒有這些工程就拉動不了GDP的增長,也就不能夠出成績、有影響,輕的再坐幾年的冷板凳,重的可能有丟“烏紗”的危險。造城建區可以有效提高地方官員的政績,這是地方官員熱衷造城建區的希望所在。
干部考核機制不改變,光靠政策來壓縮收減使“造城盛宴”放緩減少只能是空想,只要涉及到政績,地方官員是不會記較后果地要去新造城建區,這不光光是時間短見效快的政績,還可以從土地政策中收回大量資金用來擴大再生產和搞其他工程。實在沒有辦法就去銀行借債來搞建設,也不能讓建設停下來。君不見有多少個地方的市政建設是建好了拆、拆了再建、再拆再建,如此反復?又有多少的建設項目成了爛尾工程?有多少新城建設好后沒人問津成為“鬼城”?有多少個小小的縣城卻建個大中型城市的大廣場,平時空無一人?這些成績都和“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緊緊掛鉤。一切為了政績,是所有地方領導干部的共同心聲。
有了政績心中才有群眾已經是常態,至于對普通群眾,可以不管不問,只要不餓死人,就不會出問題。走群眾路線也是走走過場、擺擺樣子,更多的是為了宣傳自己,讓自己有更好的形象,能夠更進一步,走上更高的領導崗位。所以,要解決各類不良項目建設,杜絕“造城盛宴”,必須找到源頭,而干部考核機制的不完善是當前“造城盛宴”的最直接原因。必須從源頭抓起才能真正根治各類不良工程、造城建區等“政績”工程的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