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內容被稱為“城鎮化新政”,其中明確指出“壯大縣域經濟,大力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引導非農產業和農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鎮集聚,鼓勵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
無獨有偶,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推進城鎮化發展的制度創新。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規劃水平和發展質量,當前要把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作為重點。”
這些信息傳遞出一個信號: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將是我國城市化的重點。
現實:小城鎮發展迫在眉睫
從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來看,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緩慢。當前,國家的投資主要傾向于大城市,對小城鎮投入明顯不足。省市縣財政對小城鎮建設配套資金投入也相對較少。小城鎮本身融資渠道少,大部分建設資金靠當地農民自行籌集和當地房地產開發商通過銀行貸款開發,吸納社會資本、社會發展急需人才的能力較弱。
小城鎮發展滯后,也讓大城市發展面臨著壓力。長期以來,我國產業過分集中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涌向大城市。外來人群的涌入,造成一線城市的土地房屋、公共服務(包括教育醫療、水電等)出現供不應求。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一線城市的房價、生活成本、出行成本等正一路飆升。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小城鎮發展存在如下制約因素:一是政策支持不到位,重點鎮在城鄉統籌發展中處于“不農不城”的政策真空地帶;二是缺乏科學規劃和有力引導,一些城鎮一味謀求空間擴展,造成大量建設用地無效使用;三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城鎮集聚與輻射功能難以發揮;四是產業發展滯后,就業渠道狹窄,難以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
從小城鎮建設的意義看投資機會
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的地位已毋庸置疑。我國最早的政策思路主要集中在對于農村發展以資源提取為主、強調農業支持工業、農村支持城市。由此則造成了所謂“二元社會”的經濟形態。造成了農村人口難以流動,農村戶口受到歧視的制度安排。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開始強調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開始突出城鎮化建設,尤其是中小城市、小城鎮在“三農”問題中的示范作用。
“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當前要把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作為重點”。從統籌城鄉關系看,小城鎮是連接城鄉、工農的紐帶,是農村社會公共品的提供基地和服務載體,具備服務農村和連接城市兩大基本功能?!耙惶栁募弊プ⌒〕擎傔@個關節點,實際上就抓住了城鄉統籌的關鍵環節。
北京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說,作為大中小城市與廣大農村的接合部,小城鎮是農業產業化的載體,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家園,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基地。農村勞動力向小城鎮轉移就業,既有利于小城鎮發展,也有利于農民脫貧致富和新農村建設,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從長遠看,小城鎮處于農村之頭、城市之尾,在城鄉發展結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工業化的重要載體,又是農業產業化的服務依托,對于廣大農村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全國政協常委陳凌孚認為,推進小城鎮建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農村地區工業化的發展和農村社會的進步,促進現代農業和涉農服務業的發展,有效吸收農村富余勞動力,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對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從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的建議看投資方向
在今年兩會期間,有不少代表委員提出了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建議。陳凌孚建議,在國家擴大內需的投資計劃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小城鎮建設。地方各級政府也應加大對小城鎮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讓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轉移,穩定他們非農就業的收入,并以此來帶動他們的消費,促進內需的拉動。
他同時建議,我國應改革完善現行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金融制度和鄉鎮行政管理制度,為小城鎮建設提供配套的制度保障。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前提下,通過探索農村存量集體建設用地改革為小城鎮建設提供土地支持,并取消城鄉戶口差別,建立統一的居住證登記制度。
九三學社眾多涉及房地產方面的提案建議,加快中小城鎮發展速度,通過產業轉移緩解大城市的住房保障壓力。加大對中小城鎮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的投資力度,增加對鄉鎮企業信貸支持,壯大中小城鎮經濟,吸引勞動力就近就地創業就業。在九三學社另一份關于“完善‘十二五’城鎮化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城鎮化規劃應該有意識地促進大中城市經濟規模的適度分散和沿海城市帶的形成,為中小城鎮的發展創造機遇。
民進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在產業化建設上一是要發展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體的產業,可新建也可轉化原有中小企業,壯大一批農字牌企業,形成一項農字牌產業,一方面實現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增加進城農民收益,另一方面促進農民傳統項目的提檔升級,實現亦工亦農。二是要發展以服務農業、農村為主的工業向小城鎮轉移,讓進入小城鎮農民體會到小城鎮居住的便捷與增收致富的便利。三是要發展以服務農村為主的服務業,如農業科技、畜牧獸醫、農業技術等。四是要發展以連接城市為主的物流業,使進入小城鎮農民產品便于向城市流動。
投資應聚焦中小城市
近年來,為了拉動農村內需,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業內人士建議,在擴內需、保增長的大環境下,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應被列為拉動內需的一個重點項目。全國政協常委陳凌孚表示,要促進廣大農村真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市場,連接城鄉的小城鎮是重要抓手,國家應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小城鎮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曾表示,城市化的錢還是有的,但關鍵是太過于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所以,下一步推進城鎮化的重點是要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治理。
隨著國家財政重點向小城鎮集中,小城鎮基礎設施孕育著投資機會。通過加快小城鎮的交通、供水、供電、通信、文化娛樂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給建筑和房地產市場將帶來巨大需求,同時可以推動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和創業。
同時,隨著大城市各項成本的提高,讓工業企業不得不將投資目光轉向土地、水電等資源相對便宜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毫無疑問,這種投資方向的轉移,將給當地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進而進一步吸引大城市的勞動力向中小城市回流。
在這種判斷之下,我們的投資思路也應該相應做出改變。業內人士分析,如果說過去我們聚焦于高端消費品或者高端投資品,那么現在需要把目光轉向那些市場份額較大的中端乃至低端的消費品和投資品。未來中國爆發式的增長,應該出現在那些提供大眾可以消費得起和投資得起的產業。而那些聚焦中小城市投資的企業也將獲得較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