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養孩子至少要276萬元?沒有1000萬元別想過體面的退休生活?月薪萬元在一線城市過不下去?這些流傳甚廣的說法,讓很多人壓力陡增又疑惑重重。實際情況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算算賬。(8月16日《人民日報》)
不知有多少人會把“在北京養孩子至少要276萬元?沒有1000萬元別想過體面的退休生活?月薪萬元在一線城市過不下去”當真,但主流媒體還是一本正經地展開了討論:大城市生活真這么“貴”嗎?這是不是把某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士的“風涼話”,當成了引起公眾不安的“低溫警報”了?
其實,討論“大城市生活真這么‘貴’嗎”是注定沒有什么結果的。就如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蘇說的:“生育成本的下限是比較容易算出來的,就是考慮一些基本的需要,而生育成本的上限是無止境的,可以無窮大,不宜做此類比較?!蹦敲?,養老和生活的成本也一樣,都“不宜做此類比較”。沒有比較,如何鑒別貴不貴?
然而,當這種令絕大多數人望塵莫及的“生活標準”,引發主流媒體關注時,一定是在某個層次的“主流階層”中形成了共識。這在貧富二級分化的社會背景下也不足為奇。或許,有些家庭在為買魚翅還是海參舉棋不定,而有些家庭還在為粉絲里加不加肉丸考慮再三。但是,拿“買魚翅還是海參”當做“吃飯問題”,至少是脫離了生活現實的,更沒有顧及“還在為粉絲里加不加肉丸考慮再三”的家庭的感受。
但不能否定討論這種“生活標準”的意義。因為,即使撇開這種令絕大多數人望塵莫及的“生活標準”,人們的生活壓力確實很大。雖然大多數人還不至于“過不下去”,但“想過體面的生活”還是有很大距離的。如果想緩釋這種生活壓力,干脆把人們對生活標準的要求進行“歸謬”,也許在這種離譜的“生活標準”里,找到不少精神安慰。至少276萬元的生育和養育成本;1000萬元的退休生活費;萬元以上的月生活支出,不就是對不滿足于生活現狀,提出的生活預期的“歸謬”么?
“歸謬反證法”的特點就是:不是直接對對方的論點、論據及論證方式進行正面駁斥,而是按照對方的邏輯和思路推導出一個明顯荒謬的結論,使其論點不攻自破。同樣道理,用離譜的根本不可能的所謂“生活標準”,比照收入跟不上物價上漲引起的社會焦慮,把其中要求和目標的距離,一下子夸大到無法實現的高度,可能讓大多數人反而安于現狀——為什么?在至少276萬元的生育和養育成本下,計生委還是很忙;在1000萬元退休生活費的標準下,農村的“五保戶”還堅強地活著;在萬元以上的月生活支出可能還不夠的窘迫下,1000多元一個月工資的活,還有人搶著干。這說明了什么?看來并不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而是“理想”好高騖遠了。這起碼可以暫時推翻人們質疑生活條件和質量下降的種種“不實之詞”。
如果說所謂的“生活標準”提出的“嚇人”數字,傳遞出人們的生活焦慮,那么,否定這些數字的真實性,也算是對這種焦慮的撫慰。您看,所謂的生活質量下降,無非是三餐吃不上魚翅,這讓還能買得起粉絲的家庭,還有什么話可說?但這畢竟是“歸謬”下的結論,問題是,抱怨天天吃粉絲的家庭,誰在說因為吃不起魚翅呢?因此,討論大城市生活貴不貴,只是一種“歸謬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