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主題為“農民工市民化與更高質量的城鎮化”的研討會今日在中國社科院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認為,大多數農民并不愿為了城市戶口放棄承包地、宅基地,因此出臺“土地換戶口”這類政策肯定會遭遇挫折。
“市民權不能與土地財產權相提并論。”韓俊指出,土地不是一種福利,屬于農民的財產權,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應充分尊重農民流動的意愿,應與農民工就業路徑選擇相一致,不能簡單搞規劃強制推進。
韓俊強調,農民工市民化應秉持“以人為本、公平對待”的理念,其核心是健全公共服務制度,促進基本公平服務均等化。應在提高進城就業意愿、保障就業權益、創造就業機會以及提升就業質量等方面,來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農民工已達2.6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超過1.6億人。盡管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政策彌合農民工與城市戶籍人口的福利差距,但隨著維權意識的和自我期待值的不斷提升,農民工這一龐大群體還需要政府做得更多。
“城鎮間公共服務的不均等帶來福利的不平等,進而凸顯出戶籍上的不平等。”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指出,現在的問題是,還缺少一種針對流動就業的農民工的福利政策體系,能夠進一步減少附加在戶籍上的福利價值。
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專家測算,這一進程將花費15年左右的時間,而中央的統籌能力至關重要。
根據美國華[0.00%]盛頓大學教授陳金永所設計的路線圖,從2015年到2030年,流動人口戶籍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農民工市民化處于這一過程的第二階段,給有技術的農民工“上戶口”促進其向技術型工人轉變。而從2023年開始,再集中精力解決其他農民工的戶籍問題。
“在戶籍改革中,中央必須擔任主導角色。”陳金永認為,戶改迫切需要中央統籌與介入,不能單靠地方有限度的戶改,比如農民工面臨的生活保障問題,不能單靠地方解決。而打破戶籍的地域界限,要涉及各行政區域的事權、財權、人口管理問題,需要更要層次統籌執行。
陳金永也不贊成鼓勵農民工先到中小城市落戶的“分類戶口轉移”政策。因為從公共服務水平看,中小城市遠不如大城市供給豐富,農民工勢必會選擇能滿足更高要求的城市定居,而且大城市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實質性的戶改要同時在所有的城鎮推行,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