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高溫天,市民乘坐沒有空調的公交車可謂是備受煎熬。8月13日下午,蘇州市交通局局長邵建林就親身體驗了一把“蒸籠車”——沒有空調的108路,體驗之后,邵建林局長承諾將盡快將非空調車換掉。據了解,蘇州目前共有非空調車725輛,按目標要求,到2014年夏季,蘇州所有非空調公交車將全部“下崗”,取而代之的是舒適涼爽的空調公交車。(8月15日 揚子晚報)
蘇州市交通局局長邵建林上了沒有空調的108路公交車一會,就汗流浹背、渾身濕透,這種滋味和感受,讓他對“蒸籠”公交的印象極為深刻。由于交通局長對“蒸籠”公交有切身的感受體會,于是促成蘇州方面有了將所有非空調公交車提前安排“下崗”的計劃。邵局長的這次體驗,應該說促成了一件群眾期盼的好事盡快辦理。
但假如交通局長邵建林沒有親身體驗“蒸籠”公交,結果又會怎樣呢?我們不妨作個假設:一是由邵局長安排該局其他人員去體驗;二是根本就不安排人去體驗。
假如邵局長安排其他人去體驗“蒸籠”公交,體驗者也許會選擇在一天中最涼快的時候去乘坐,也許只坐一站兩站就下車了。體驗者回去匯報的時候,也許只是輕描淡寫介紹一番,對于“蒸籠”公交換不換成空調公交,由于感受不深,也許持模棱兩可的態度。即便體驗者也如邵局長那樣真正地體驗了“蒸籠”公交,并做了如實匯報,但邵局長絕不會有自己親身體驗的那種難忘而深刻的印象,也不會把這件事太放心上,或許過幾天就忘記了。加之現在已經立秋,天氣涼快以后便不會有人再去反映這個事,“蒸籠”公交的事情也許就這樣不了了之。
假如邵局長根本就不安排人去體驗“蒸籠”公交,提前換與不換這種非空調公交,從責任上講,與交通局乃至邵局長本人,沒有太大的關系。蘇州為什么還有那么多沒有裝空調的公交車,是有歷史原因的。在前幾年剛開始有空調公交車的時候,空調車要加1塊錢空調費,后來造成老百姓要等不是空調車才上,所以蘇州方面就專門購進了很多非空調車。可非空調車不是玩具,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扔了。由于存在這樣的特殊情況,如果群眾反映非空調車的問題,那也是以前群眾有要求造成的,交通局沒有責任,邵局長本人也沒有任何責任。交通局還可以拿這個緣由堵群眾的口,讓反映意見的群眾無話可說。
也就是說,假如邵局長沒有親身體驗“蒸籠”公交,就不會有好的結果。這同時說明一個問題,領導干部親自不親自體驗,結果會大不一樣。
應該說,領導干部親身體驗才是真正的調查研究,親身體驗才會有真知灼見,親身體驗才會有真正的換位思考,親身體驗才會真正了解群眾的要求,親身體驗才是作風轉變的表現。
領導干部到基層一線做個親身體驗,不失為走群眾路線的表現。作為領導干部,不妨主動、經常到基層一線作些親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