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北京市將制定低收入群眾收入倍增計劃,適當擴大社會救助范圍和項目,并探索“支出型”貧困救助模式,即不以家庭人均收入作為救助的基本標準,而是以家庭人均支出決定救助內容。
在現行的“收入型”貧困救助模式中,通常以家庭人均收入的多寡作為基本標準,低于一定收入標準的家庭,才能從政府那里獲得救濟。這樣的做法符合我國過去大多數貧困家庭都是收入不足的現狀。但隨著人們收入提高,支出壓力增大,人們發現收入相對較高家庭的生活并不必然好于收入相對較低家庭。比如,同等收入的家庭中,如果一家人患有疾病,或者有大筆教育支出,就容易導致這些家庭遭遇困境。
從“收入型”到“支出型”的轉變,是貧困救助理念從“生存資助”過渡到“發展資助”的產物。探索“支出型”貧困救助模式,按照需求設置不同的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準入條件,實行“津貼+服務”綜合救助模式,有助于實現扶貧工作的精細化、科學化。作為一項制度創新,“支出型”貧困救助從實際出發,尊重弱勢群體的差異化的利益訴求,有助于實現貧困援助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是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