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起草《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城鎮化規劃”)的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從涪陵榨菜的銷量中發現了這一跡象。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呂志華預計,2013年河南省將有50萬農民工回流,減去還要繼續外出務工的人員,大概有20-30萬的凈回流。
中國規模龐大的農民工大軍正在從珠三角、長三角撤離。
負責起草《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城鎮化規劃”)的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從涪陵榨菜的銷量中發現了這一跡象。他們依據“榨菜指標”,將全國分為人口流入區和人口流出區兩部分,針對兩個區的不同人口結構,在政策制定上將會有所不同。
據悉,即將出臺的“城鎮化規劃”將對農民工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約束性指標:外來務工人員在一個城市連續工作6個月以上,那么該城市的就業、醫保、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務必須全面覆蓋。
大部分地方政府都尚沒有嗅出越來越濃重的榨菜氣息,但這一切或將隨著“城鎮化規劃”的出臺而改變。
榨菜指標
榨菜,屬于低質易耗品,收入增長對于榨菜的消費幾乎沒有影響。一般情況下,城市常住人口對于方便面和榨菜等方便食品的消費量,基本上是恒定的。銷量的變化,主要由流動人口造成。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發現,涪陵榨菜在華南地區銷售份額由2007年的49%、2008年的48%、2009年的47.58%、2010年的38.50%下滑到2011年的29.99%,從占半壁江山滑落到30%以下。這個數據表明,華南地區人口流出速度非常快。
經濟觀察報(微博)在分析涪陵榨菜集團最近幾年年報時發現,除華南銷售大區和出口外,其他市場漲幅均超過25%,其中華北銷售大區、華中銷售大區和西北銷售大區銷增長率均超過50%。粗略估算,2009年至2012年間,涪陵榨菜在華中地區銷售份額上升了近八個百分點,從僅有的2.60%提高到10.57%,中原地區從8.02%提高到10.10%,西北地區從9.38%提高到11.91%。
7月29日,國家發改委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說,涪陵榨菜這幾年在全國各地區銷售份額變化,能夠反映人口流動趨勢。
涪陵榨菜集團廣州辦事處的主任鄭先生也證實了這一現象,回流人口對于華南大區的銷售影響很大。他說,八年來,廣東地區市場份額明顯在下降。從增速上來講,2011年當年華中、中原、西北地區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45%-57%不等,而華南地區僅有1.28%的增長。
如果廣東省珠三角的政府官員看到這一“榨菜指標”,他們大概會松一口氣,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的安置外來人口的壓力將會大大減小。而中西部地區的官員則會感到些許壓力,因為他們需要面對數千萬回流的人口,以及隨之而來的就業、治安、公共服務等各種問題。
國家統計局今年5月發布的《2012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也與“榨菜指標”吻合。該報告稱,2012年全國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數量增長較快,回流趨勢明顯。步入中年、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差是大部分回流農民工群體的突出特點。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回流的農民工意味著從就業到醫療、教育等方面的財政支出。與此同時,財政收支政策、社會管理制度、地區間政策協調等方面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這將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并非能一蹴而就。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呂志華預計,2013年河南省將有50萬農民工回流,減去還要繼續外出務工的人員,大概有20-30萬的凈回流。2011年,河南省農民工省內就業人數首次超過了省外就業人數。2012年,作為西部地區勞務輸出大省四川省,也出現了農民工省內就業人數超過省外就業人數的現象。
“對于這四成在城里生活的40多歲的農民工,他們大部分人的想法是能夠返回家鄉,或者在農村附近的一個縣城里居住,而不是向我們想象的那樣,留在大城市里。”針對該部分回流農民工特點,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稱,“這對于我們后面的轉型來說可能會更加艱苦,不可能一蹴而就。國家要花更大力氣,想各種辦法,解決他們就業的問題,在適應產業轉移的同時,給他們落戶城市創造條件。”
地方聲音
43歲的龐守青是河南省千千萬萬外出務工者中的一員,他說自己回家創業后就再也不想外出打工了。早年他先是在廣州、東莞打工,后來在2008年的返鄉大潮中,經朋友介紹去了平頂山市一家煤礦。2011年,他決定回到縣城開一家早餐店。
龐守青說,在南方打工收入高消費也高,一年到頭能帶回家的錢很少,在煤礦打工,掙錢多、勞動強度大,但不能照顧好孩子。現在在家起早貪黑的,錢掙得不多,但是照顧老人方便,孩子的學習也能督促一下。
針對像龐守青這樣的從東部流向中西部的農民工,國家統計局分析指出,相比較而言,他們在東部地區務工生活開支較大、收入結余少,因此在中西部就業機會增加的情況下,他們更傾向選擇就近就業,這也是當前農民工流動格局變化的主因。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在去年8月完成的《農民工市民化的政策研究》認為,就業、住房和教育三大問題是促使農民工從一線城市流回中小城鎮的主要原因。回流現象對北京、上海、廣東等流出地影響大,而對四川、河南等流入地來講,這將帶來技術和資金等便利,這些地區也不存在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障礙,因此對流入地是機遇也是動力。
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便是此次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任務。回流人群數量龐大、特點明顯,這給新型城鎮化提出了很大要求。
國家發改委的官員說,“這樣對于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未來幾年要有幾千萬的人口要回來了,就業、保障房、醫保、子女教育等問題隨之而來。這就要提前開始謀劃這個事情。”
早在2009年底,廣東省政府印發了《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2020年)》,明確制定了廣東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與實施路徑。其中提出,到2020年,廣東省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將覆蓋到農民和外來人口,基本公共服務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廣東省財政廳據此測算,要實現這一目標,2009-2020年,全省共需投入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財政資金預計為24812億元,年均增長15.4%,平均每年增長292億元。
作為勞務輸入第一大省,廣東省承接了全國總量三分之一的跨省遷移流動人口。廣東現在有兩千多萬人都被納入廣東的財政支出范圍,廣東省在享受外來人口創造的GDP成果的同時,也為隨之而來的財政支出、公共服務、治安管理等問題叫苦不迭。
廣東省有關部門在2009年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交流材料中稱,考慮到外來農民工作為生產要素按市場規律配置及在全國范圍的流動性,建議上述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的經費由中央政府全額統籌。
針對廣東省的建議,河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呂志華則有不同的看法,“廣東應該是最沒有壓力的省份,因為相對于外來務工人員給廣東省貢獻的GDP而言,廣東省的負擔微乎其微。”而河南等勞務輸出大省,在回流潮面前才是壓力山大。
“這部分勞動力把青春交給打工的城市,老來還鄉,還需要勞務輸出地來負擔養老費用。”呂志華覺得這看起來不夠公平,河南不能成為“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冤大頭。
國家發改委上述官員說,根據“榨菜指標”區分的人口流入區和人口流出區兩部分,比如在人口流入區,四川、河南、江西、安徽等地,在隨后的政策制定時需要著重考慮。
但在國家沒有出臺強制性政策之前,地方尚未對農民工就地安置要涉及的一系列問題做布局。
河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呂志華認為,一方面是因為這部分回流人口從總體上來說不算多,另一方面國家沒有硬性規定,沒有相關的頂層設計和規劃。他說,國家應該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將農民工納入城市福利體系之中,并加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