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清華大學客座教授的曾憲斌在鄭州參加地產年會時放言:評價一個城市主要看房價,房價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價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丟人。均價6000-7000元的鄭州在全國沒有吸引力。中國整個房價是被嚴重低估的。(8月6日《京華時報》)
恕筆者駑鈍,實在悟不透“房價越低越丟人”的真諦,不過我倒是真切見過因為房價高而丟人的事例。2007年,有研究機構發布國內首份《中國城市品牌價值報告》,北京一舉拿下全國最“宜業”和最“宜游”城市兩頂桂冠,卻無緣宜居城市,原因就是交通太堵、房價太高。安居才能樂業,無法做到詩意地棲居,對于最“宜業”城市北京來說不免有些尷尬。
至于“房價越高越吸引人”,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高房價之下,人才只會在“居之不易”的嘆息聲中逃也似地離開,何談吸引人?當然,房價越高還是會有人趨之若鶩,比如開發商、炒房客們。但他們帶來的樓市虛熱注定只是一場幻覺,之于城市發展而言不僅毫無益處,甚至是飲鴆止渴。鄂爾多斯等有價無市、空置率高的“鬼城”就是最好的例證。
不管雷語背后是怎樣的混賬邏輯,曾憲斌教授的言外之意還是很明確的,全國的房價太低,鄭州的房價更低,將來要大漲特漲才行。這一觀點與中央調控房價的政策背道而馳,也有悖于公眾感受和意愿,看似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看看曾憲斌教授的另一重身份,“著名房地產策劃人、某大型房地產公司地產總監、首席顧問”,再看看講話的場合,“地產年會”,顯然,這番高論不過是“到哪座山,唱什么歌”,替開發商們鼓與呼。
前幾年開始,社會就流行這樣一句話:專家變“磚家”,教授變“叫獸”。雖然有一定的戲謔成分,但也表明專家教授們在公眾心目中的權威性下降。中國青年報曾就此做過一次調查,68.1%的受訪者認為許多專家被利益集團綁架,失去社會責任感。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鳴指出,“現在許多專家成了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當利益集團遭遇輿論危機時,他們就會跳出來辯護,這引發了公眾的不信任,進而造成整個專家群體公信力喪失的主要原因”。
康德說過:“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讓我敬畏——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我們并不苛求專家教授們生活在象牙塔和故紙堆中,不食人間煙火,但他們的言行舉止必須基于對良知準則的敬畏,不能甘于充當某些利益集團的“馬前卒”。誠然,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專家教授的特殊身份決定其話語權的分量。不當言論,很可能對有關部門的決策和廣大公眾的判斷造成誤導,加劇各階層群體之間的對立,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健康發展。
影響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專家學者們必須珍惜羽毛,運用好社會賦予自己的話語權,不能被利益所綁架。當然,人各有志,不能強求。倘若某些人一心拜倒在利益集團的石榴裙下,那就應該收回“專家”、“教授”的神通,讓他們在某個角落喃喃自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