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施行,眾多未經許可的無證民辦養老院將成為整治的重點。“是否停辦數量眾多、無法達標的無證民辦養老院,是個兩難的問題。”哈爾濱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石大慶表示。
據他介紹,目前,哈爾濱市有229家無證民辦養老院,這些養老院盡管都規模較小,消防、衛生也都不達標,但每家養老院都有約20名老人,這些老人也能得到照料。
7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80條規定:未經許可興辦為老年人提供住宿照料服務的養老機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責令改正;逾期達不到法定條件的,責令停辦并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步伐加快,鑒于公辦福利院的數量有限,國家開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大批民辦養老院進入社會養老服務領域,和公辦養老院共同擔負起養老重任,無奈成為現有養老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民辦福利院無論規模、環境還是專業程度都無法和公辦福利院相比。再加上申請《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標準的“一刀切”,使得多數硬件設施匱乏的民辦養老院只能無證執業,無奈成為“黑戶”,發展步履維艱。
新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頒布實施,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同時,可能將使已經陷入發展瓶頸的無證民辦養老院“雪上加霜”。
哈爾濱工程大學講師、社會學博士那瑛認為,養老機構認證標準的“一刀切”,將迫使諸多現有無證民辦養老院退出市場,也讓有志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企業和個人望而卻步,導致養老資源更加匱乏。因此,那瑛建議,養老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必須避免“一刀切”,構建完善的橫縱向分層養老體系。
一紙證書成民辦養老院發展瓶頸
為鼓勵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快速健康發展,各地均出臺了一些舉措。以黑龍江省為例,黑龍江省財政廳、省民政廳于2011年下發的《黑龍江省資助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省級福彩公益金對每張床位一次性給予1000元建設補貼、市縣財政和省級福彩公益金給予每月每張床位50元的運營補貼等。但是,能享受到資金補貼、稅費優惠、民用水電費等諸多優惠的民辦養老院必須具有《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
按照《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第十條規定,經同意籌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具備開業條件時,應當向民政部門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
記者在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民政局拿到一份七臺河市(地)養老機構基本信息統計表。統計表上寫著,七臺河市轄桃山區、新興區、茄子河區、金沙新區共有民辦養老機構16家,其中一家養老院的登記時間早在2001年3月。但截至目前,無一家申請到《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
相比之下,情況稍好的哈爾濱市,399家民辦養老機構中,也有約六成無證。
據七臺河市新興區民政局局長李金紅介紹,按照《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所有申請《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的民辦養老院都必須提交申請辦證的書面報告;服務場所的所有權證明;建設、消防、衛生防疫等相關部門的驗收報告或審查意見書;資產評估報告;機構章程和規章制度等八項文件。目前申請不到《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的民辦養老院基本上都是因為消防和衛生兩大方面不能達標。無證民辦養老院目前很難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幫助。
記者走訪時發現,得不到政府幫助的無證民辦養老院僅靠自身發展常常顯得力不從心。七臺河市桃山區翠竹園老年公寓的創辦人謝秀平最近正在為老年公寓的新址裝修忙前忙后。由于消防和衛生不能達標,她申請多次也無法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只能寄希望于“搬新樓”,改善環境,爭取辦證機會。謝秀平說:“沒有批準證書,既得不到政府的幫助,還有被取締的風險。自己發展又有太多困難,等搬到新樓后,我還會繼續申請。”
和謝秀平稍有不同,孤兒呂金香打小就在福利院生活,她的人生和福利院牢牢地綁在了一起。不曾想,她抱著反哺社會的理想,創辦以收養孤殘病寡老年人為主的仁德福利院的過程卻是磕磕絆絆。
2007年,呂金香得知小時候生活過的紅旗鎮敬老院舊址要重新出賣后,在家人的幫助下,變賣了家中的財產,買下了這塊舊址。時任七臺河市民政局福利科科長的鄆長濤口頭答應呂金香可以在此籌辦福利院之后,一家人對原房屋進行了修繕,開辦了一家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能容納60張床位的老年福利院。
福利院建起來之后,呂金香夫婦按照規定,認真準備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時應提交的材料,多次去當地民政部門申請,都未能獲批。新興區民政局給予仁德福利院的《新興區人民政府民政局文件——關于仁德福利院申請辦理〈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的答復》中指出:“該院不符合《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和《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且沒有提供建設及消防安全部門的驗收報告或者審批意見書及房屋產權證明,暫不能辦理《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
呂金香覺得委屈,由于紅旗鎮敬老院建于新中國成立之初,根本就沒有房產證和土地使用證,買這塊舊址時,只有一張房屋買賣合同。具體哪些地方不符合規范,相關部門一直沒有具體指出。而且如何才能達到消防和衛生要求,民政部門也沒有具體說明。
就這樣,8年多了,福利院偶爾收養過一些老人,但始終未能正常營業。目前,該福利院收養著7名殘障老人。
現階段無證民辦養老院存在的合理性
由于民辦養老院不是一個利潤顯著的行業,現階段很難吸引大資本的介入。許多民辦養老機構由私人出資興辦,規模普遍較小。
據統計,目前,黑龍江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524萬,占人口總數的13.7%,預計到“十二五”末期,老年人口將達到671萬,約占人口總數的17.25%。伴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各地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的現象經常見諸報端。
除數量不足外,公辦養老院收費普遍較高,且社會上最需幫助的失能老人沒能入住公辦養老院的情況也經常發生。
仁德福利院兩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楊興發和王希孔,祖籍分別是山東、河北,兩人已經在七臺河市生活了30余年,但至今沒有當地戶口。記者在一張河北省玉田縣石臼窩鎮王建莊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中看到:“王希孔于1978年4月離家出走,至今未回,我村早已將其戶口注銷。”
無戶籍、無養老保險的王希孔與患有腦溢血后遺癥的楊興發相依為命的處境,被搬上了當地的電視熒屏。但是,并沒有引起包括公辦養老院在內的諸多養老機構的積極行動。
新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應當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然而,七臺河市免費入住的公辦社會福利院里,并沒有需要專業護理人員全方面照料的失能老人。而該市另一家公辦養老院——福壽園老年公寓中,自理老人的收費標準為750元月,高出當地民辦養老院350元左右。目前擁有床位300張,入住老人不到一半。據福壽園老年公寓院長李洪源介紹,目前該福利院不接收失能老人入住。
在黑龍江省社會福利院的入院指南中,也只有自理和半自理老人的入住條件,并不接收失能老人入住。半自理老人每月收費標準在2560元至4860元之間,且不包含取暖費和由于吞咽困難加收的護理費。
像楊興發和王希孔一樣無法入住公辦養老院的老年人,最后還是來到了仁德福利院這樣的無證民辦養老院。
分層養老破解養老難題
一方面,無證民辦養老院很難靠自身發展獲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并且,還面臨被取締的風險;另一方面,現階段無證民辦養老院又著實承擔著一定的養老重擔,在現有養老體系下不可或缺。面對這一矛盾,那瑛認為,分層養老才是破解養老問題的關鍵。
她說:“養老應當分層,打破政策中的‘一刀切’。首先,不同性質的養老機構擔負的社會責任不能一刀切。公辦養老院有承擔生存底線構筑的職能,最需幫助、最困難老人的養老問題必須由國家負擔。自理和半自理老人的照看可以吸納社會力量,由民辦養老機構負擔。其次,不同規模民辦養老機構的辦證標準也不能一刀切。在安全標準之上,應當根據不同規模的民辦養老院的具體情況,進行利潤空間的核算,制定適合其達標的認證標準。讓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民辦養老院也有獲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準證書》,并獲得國家幫助的可能。”
那瑛認為,打破民辦養老院辦證一刀切,也只是給予民辦養老院健康的發展環境,讓民辦養老院更充分地發揮其社會價值。
破解養老難題還需轉變長期以來的錯誤觀念。比如,社會普遍認為養老服務作為一項公益事業不允許有利潤空間。在那瑛看來,這一觀念是不正確的。無償的服務本身是需要有償來提供的,養老產業要有資本來支撐,沒錢很多事情是辦不成的。許多無證民辦養老院都是私人出資興辦的,很難吸引社會上多元資本介入的原因也在于此。因此,給予養老產業一定的利潤空間才能吸引社會上更多資本進入。
“在解決養老難題的過程中,政府也應當轉變觀念。”那瑛說,“養老服務業不像房地產可以帶來短期的顯性政績。民辦養老院很難得到政府的重視也在于此。但是,房地產不可能無限期地開發下去,政府業績也不可能永遠靠房地產維持。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社會服務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的。給予養老產業利潤空間,吸引大量資本進入養老服務行業之后,養老服務行業不但能增加政府業績,還能給政府機構減負,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