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歷
現 任:北京海渤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曾 任:成業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學 歷:西安交大管理學博士
經 歷:1996年起從事房地產市場研究與前期策劃工作,是房地產投資顧問資深專家。
近年完成項目:北京小戶型公寓項目——城市出品;北京高端服務式公寓——安福大廈;北京北部大型居住區——領秀硅谷等20多個項目。
新城市主義的基本思想
新城市主義的起源與發展
1991年秋天,美國記者費爾·朗頓(London)在《時代》(Times)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人的夢想》(The American Dream)的文章,文章提出了三大觀點:
1、當今的社會是人的社會還是汽車的社會
2、我們究竟需要多大的城市
3、我們是否遺棄了我們居住地的過去
民間團體委員會組成了名為“新城市者”的小組,開始對朗頓的觀點予以實證,由此引發了覆蓋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新城市主義思潮。
1993年10月,美國6位建筑師在佛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召開了第一屆“新城市主義大會”(the 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與會代表有170多位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開發商。標志著新城市主義思想經過多年孵化終于破殼而出,新城市主義組織的集結成型以及新城市主義運動的正式來臨。
什么是新城市主義
新城市主義是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規劃領域內一個新的城市設計運動。
1、新城市主義并不“新”,而是對城市中心化的回歸和提升。
2、新城市主義既是現代主義批判的產物,同時又集中了60—70年代各種建筑和城市研究的成果,如:混合利用、步行尺度、公共空間、密集社區等。
3、新城市主義的“新”的更大意義是媒體和眾人對于城市規劃和建設的關注,對城市問題的關注,它的“新”表現在對過去優秀成果的集成。
4、新城市主義的基本理念
針對現行政策法規和規劃條例奉行功能分離、汽車占主導、忽視公共領域、漠視人文精神和自然環境的傾向,新城市主義強調:
⊙ 重視區域規劃,強調從區域整體的高度審視和解決問題
⊙ 以人為中心,強調建成環境的宜人性以及對步行生活的支持
⊙ 公共價值重于私有價值
⊙ 尊重歷史與自然,強調規劃設計與自然、人文、歷史環境的和諧性
新城市主義的核心思想解析
——推行兩種模式和把握三個尺度
推行兩種模式—TND、TOD
1、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傳統鄰里開發模式,偏重于社區鄰里層面的規劃設計,同時強調歷史感。
⊙ 社區的基本單元是鄰里,鄰里間以綠化分隔,鄰里之間利用公交組織。
⊙ 五分鐘的步行鄰里規模
⊙ 優先考慮公共空間
⊙ 多功能復合。在一個鄰里社區的5分鐘步行范圍內,各種功能達到均衡的混合——居住、工作、購物、就學、宗教活動與娛樂。
⊙ 精密交通網絡,鄰里內部交通要注重步行交通,街道斷面的設計人性化。
⊙ 足夠的建筑密度,以提高土地與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從而相對降低市政 開發成本,增強社區活力。
⊙ 尊重傳統的建筑風格
2、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交通導向開發模式,偏重于整個大都市區域層面,強調鄰里與軌道交通融合的區域發展,注重公交系統建設。不同鄰里間(區域內)利用公交系統;每個鄰里間可以方便步行,使用自行車、滑板作為日常交通工具;到公交站點步行5分鐘。
把握三個尺度,大尺度之區域,中尺度之鄰里,小尺度之街區
1、大尺度——區域規劃要考慮綜合及可持續的發展
⊙ 路網設計與城市對接:當住區規模較大時,住區已不只承載住區內部交通,它還承載著城市層級的疏散;住區不能孤立封閉地自行設計內部路網,而應從區域的角度看待路網的設計與交通組織。否則,若城市路網過疏,易造成交通擁擠、堵塞。如果只在住區外圍與城市駁接,會造成小區公交出行不便。
⊙ 公建配套要從政府宏觀規劃出發,調動開發商的積極性,按照區域的整體要求配建,以免重復投資造成浪費。公建設施要與公共交通相連,提高可達性,利于共享。
2、中尺度—鄰里、社區、交通走廊,鄰里的規模適宜和中心突出
TND——中心到邊界的距離為1/4英里(約400米)。
TOD——從交通站和商業組成的核心地區到社區邊界 600米步行距離。
1)北美千篇一律的郊區蔓延,依托于網格道路的發展,造成的是同質的景觀,沒有中心的郊區使人在單調乏味中迷失方向。
新城市主義注重形成具有城市文脈特征的小城和具有明確的鄰里中心的居住環境,利于形成認同感。
2)鄰里規模(距離半徑)是以人步行舒適度來衡量的,經過統計舒適步行距離大約為500米,但并不是一個恒定的數字。
3)鄰里中的居住密度,居住密度隨著接近社區鄰里中心而增加。
4)對中心的需求和依賴性不同,如:有車族對公交站(甚至中心商業)的依賴性相對不強——影響不同房型在住區中分布的位置不同。
5)鄰里中優先考慮公共空間。公眾利益大于私人利益。緊湊私宅用地,創造公共空間;景觀資源共享,提升住區的整體品質。
注重公共空間的創造。保護原有地形地貌,做為公共空間可利用的資源;公共建筑占據重要的位置;街道是重要的公共空間。
私宅平分土地資源——緊湊住宅布局,創造出公共空間,基地內景觀資源(小河)從少數人占有到公共空間的景觀組成。
6)混合利用、多樣化。針對雅典憲章主張交通、生活、工作、休憩四個功能區分割、相對獨立的思想,新城市主義的主張者認為城市的特色來自對環境的混合使用,使居民、工作單位、商業活動等集中地融入鄰里地區的生活中。
⊙ 不同年齡的居民和不同收入階層的居民構成(如老人和兒童的存在)為社區注入活力。
⊙ 不同的住宅類型——公寓、獨戶住宅、聯排住宅等住宅在戶型、面積和價格方面具有多樣性是社區混合的前提。不同的居住建筑根據需要位于鄰里中不同的位置,同時考慮綠化空間和公共空間的營造。
⊙ 商業建筑、辦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的混合,在鄰里街坊內或以公交站點為中心步行距離為半徑的范圍內,布置商店、綠地、中小學、活動中心以及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
優點:方便生活,增加就業,減少上下班鐘擺式交通,增加社區活力。
3、小尺度——街道、街塊、建筑
1)街道。新城市主義的社區結構是通過對街道、街區和建筑的精心組織而實現的。
街道的組成和等級應該同時為小汽車和行人提供方便。從人車混行—人車分行—人車共存,最重要的是建立安全的步行系統。
街道的設計要考慮以下因素:
⊙ 街道高度與寬度的比例,人行道、車道的寬度,景觀分隔帶的設計以及停車位的安排,除要滿足小汽車通行、停放外,還要求能夠為居民步行、休息和會面的場所的提供良好公共環境
⊙ DPZ認為最佳的街道空間比例位1:1,最大不超過1:6,樹木可彌補街道過寬。
⊙ 為促進鄰里交往和街道生活復蘇,要求商業建筑,甚至各個住宅的入口面向街道。
⊙ 在街邊應留出足夠的建筑退紅線,并設計一些門廊、涼棚、露臺等建筑過渡空間,增強建筑與街道生活的溝通,注重人行道的設計是新城市主義街道設計的重點之一。
⊙ 交叉口是新城市主義街道設計的另一重點,通過減少人行道間的間距,降低車速。注重街道與廣場、花園的結合,創造活動空間。
借鑒與啟發
⊙ 街道作為社區公共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增強街道立面的豐富性,增強街道活力
⊙ 注重道路裝置的設計如:中國住宅的管理形式與國外不同,多采用組團院落空間,要注重院落空間與街道空間溝通。
2)街塊(區)適宜的尺度與規?模
⊙ 街區是表現建筑形式和城市空間的場所
⊙ 城市居住街區網格結構的尺度隨居住建筑的尺度在不斷發生變化
⊙ 新城市主義認為250-600英尺(75米-180米)的街區是適宜的
3)建筑形式
⊙ 住宅與公共建筑形式要不同,公共建筑做為地標性建筑
⊙ 建筑物的風格應與周邊建筑語境相協調,應尊重當地的文化與歷史傳統
⊙ 有相應的條例規定建筑的高度、形式等。
朔州老城改造的新城市主義實踐
朔州老城改造項目簡介
朔州老城始建于秦漢,古稱馬邑城、鄯陽城,迄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朔州建市20年來,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及重化工基地,朔州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綜合實力大大增強。2008年起,伴隨著我國城市化浪潮的興起, 市區兩級政府為了傳承雁北的歷史文化、完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價值、營造宜居環境、徹底改變老城臟亂差的狀況,啟動了朔州老城保護性改造工程。山西金海洋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開發,北京海勃灣投資顧問公司擔任總策劃,北京東方華脈設計公司為設計單位,北京希埃希設計院擔任園林設計。
該項目總體規劃占地1500畝,改造規劃用地858畝,新建部分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區域內規劃了學校、醫院、辦公、會館、酒店、客棧、商業中心、明清風格的商業街、中心花園、綠化帶、運動健身場、面向不同年齡層的交流場所,以及不同類型的中式院落住宅,包括中式庭院住宅(四合院、L型合院、聯排庭院、疊拼庭院)和中式低密度居住建筑。
該項目憑借傳承千年文脈、再現古城風貌、融合現代元素的優勢,2009年11月在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榮獲“2009年中國城市化進程十大影響力工程”稱號,成為我國小型老城保護性改造的范例,作為舊城改造與宜居城市和諧共建的典范,受到省內外相關部門和領導的重視。
新城市主義思想在朔州老城項目中的運用
按照朔州市提出的“建設雁北最宜居城市、最宜發展城市”的指導思想,朔州老城改造的規劃設計,自始至終堅持了三個原則:即尊重本土的地理環境、尊重本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貫徹新城市主義的基本思想。
1、注重與城市的關系-道路及社區空間
⊙ 尊重城市區域級規劃,老城的四條重要軸線——南北大街和東西大街的商業軸,以及兩條綠化軸線,與城市規劃干道、陽街、開發南路和馬邑路相連,與城市建立了便捷的交通聯系。老城內電瓶車和城市中巴在四個城門口無縫對接。
⊙ 建立“都市核心帶”,營造公共開放空間。公共空間優先設置,大型公建結合公交設置。如東門內的崇福廣場,北門內的集中商業廣場,都是作為整個城市的開發空間設置的。社區組團距商業中心區的步行時間在5-10分鐘以內。
⊙ 景觀資源共享,形成“開放綠軸公共空間”。
2、尊重、保護和恢復基地中原有景觀資源。規劃方案中,重點保護了遼金時代建成的崇福寺。恢復了明清建筑文昌閣。原有的街區、街道、城市肌理盡可能按原樣保留。
3、道路設計中,注重建立安全的步行系統,將街道做為公共空間設?計。
4、各種等級的道路斷面設計中,充分考慮具備車行、步行、自行車、景觀 綠化、居民交流公共空間等多種功能,注重街道的景觀設計。
1)道路對景設計,公建形成的道路路口對景和住宅過街樓形成的道路路口對景。
2)道路立面的設計,包括沿街底層商業、過街樓的設置以增加街道景觀的溝通、住宅的山墻處理及正立面沿街設計。
3)通過建筑立面特殊構件的處理,增強街道的活力
5、開放式住區,建立開放—半開放—封閉的社區體系
1)都市核心路和社區級干道互相開放。
2)公共設施是對外開放的,實現住區與城市的雙贏。老城內設置的學校、幼兒園、醫院、體育健身中心、老干部活動中心、生態園林廣場、崇福寺、天主教堂等都是向整個城市開放的。
3)城市次級道路——目前有管制,但隨著城市的發展,根據實際需要可調整。
4)封閉式院落組團是老城的典型特征,通過綠籬、藝術圍墻、建筑立面形成的圍合空間,保證居住私密和品質。
朔州老城保護性改造工程是迄今我國唯一一個整建制舊城改造項目,目前尚在實施中。如何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如何在舊城改造過程中融入新城市主義的精神,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思考,需要我們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