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門到大城市賺錢養家,是中國億萬農民工的選擇。由于各種因素,很多外出農民工無法攜帶家眷,夫妻二人長期分居。因此,越來越多的已婚打工男女組建起“臨時家庭”,近期有媒體稱,中國農民工“臨時夫妻”可能有10多萬人,這一話題引起公眾的關注。(7月14日《半月談》)
農民工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勞動大軍,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關愛。近些年,盡管農民工薪資清欠工作成效顯著、農民工醫療保障、工傷權益等問題也得到全社會的重視,但是關愛農民工工作僅局限于“物質權益層面”,而忽視了農民工“精神層面”需求,導致農民工“臨時夫妻”已成為普遍現象,離婚率的升高使農民工幸福指數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下降態勢,這應值得我們深思。
據國家統計局今年5月2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有超過1.6億農民工外出打工,其中21歲到40歲的農民工比重超過54%。背井離鄉,賺錢養家是他們逼不得已的選擇,生活的無奈讓他們選擇夫妻分居。在別人眼里,農民工只是一臺“高負荷運轉的工作機器”,“報酬”是他們唯一的追求,其實不然,農民工也需要精神的慰藉、心靈的呵護、愛情的滋潤、生理的需求,他們更需要家庭的溫暖。
“臨時夫妻”是農民工生理需求和精神空虛的產物,對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去年,衛生部的官方數據顯示,我國有80%的外來農民工處于性饑渴狀態,夫妻角色的空缺、基本的溫暖與需求的缺少讓他們失去了家庭責任感,沖破道德倫理底線來組建另外一個臨時家庭,這一亂象不僅折射農民工生活的艱辛,更深層次的顯示出城鄉距離發展短板,亟需社會給予解決幫助。
的確,“臨時夫妻”的生活囧境得到很多人的同情,但是悲情的現實不能成為“免責”的“金牌”,堅守對婚姻的忠誠是在任何條件下都應履行的義務,不能有任何的借口與理由,因此,“性饑渴”不能成為“臨時夫妻”的“擋箭牌”。
終結“臨時夫妻”亂象,除了自身的約束外,還需要國家助力。首先,解決農民工住房問題是解決夫妻兩地分居的前提,降低城市保障房住房標準,解決農民工在城市的安居問題是我國迫不及待的重要工作。其次是豐富農民工的文化生活,可以以農民工文藝匯演為載體,開展免費送戲、送電影、送展、送書、送藝術輔導到工地等活動,來提高農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再次是在孩子入學、戶籍藩籬、探親休假、城市福利等硬性制度上多一些柔性的關懷、親情般的關愛,讓農民工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尊重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