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天臺山慈恩寺推出短期出家”的微博在網上瘋轉。記者訪問了正在杭州的慈恩寺住持智渡法師,他說,推出短期出家活動,這不是第一次了,“最早是從2006年開始的。”接受的對象,主要是一些工作壓力大,很想到寺院里來住住的人,“都是不定期的。”(7月7日《環球時報》)
日出青山坳,晨鐘驚飛鳥。早晚誦經,遠離紅塵。好一幅脫俗清凈的出世圖。更貼心的是,“短期出家”的時長還可任君選擇,短則三六月,長不過一兩年,不僅食宿免費還能與時俱進地帶電腦用WIFI。這樣的日子,就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也是佛法、紅塵兩不誤的悠長假期,誦經打坐的時候沒準兒還能發一條現場直播的微博。“短期出家”如此與時代需求緊貼,難怪會被80后、90后們擠爆。
不用說,想去短期出家的,大多是那些在浮躁都市生活中遭遇小苦惱或是大麻煩,被都市生活擠壓得變了形,身心困苦,不堪重負求解脫的人們。據說,在日本,越來越多的都市年輕女性選擇深入遠離塵世的山間寺廟,在清靜的“寺廟旅館”借住一段時間,希望通過別樣的旅途重新審視人生。在泰國等許多東南亞國家,短期出家是一件很普遍的事。許多人成年后都要進行3個月到3年不等的短期出家。不是單純為了出家而出家,而更是要給每個人修身養性思考人生的機會。
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往往伴隨著高壓力,城市人難免會面對很多迷惑和煩惱,這常常需要用修煉內心來解決。這個時候,找個機會讓自己慢下來,讓心靈找到可以棲息之所,使內心更篤定,這的確是放空自己的好法子。不過話又說回來,盡管修煉可以開釋一個人的內心,但修煉同樣也需要人去堅持。
拿“短期出家”來說,慈恩寺就承認,以往短期出家學習班中,十個人中也就一兩個能堅持下來,“有很多人都堅持不下去,一開始是抱著來享受生活的,多半‘修’到一半或者剛開始不久,就告辭離開了”。很難想象,如果只是把“短期出家”當成一碗心靈雞湯喝下去,只求短暫慰藉心靈,不求重塑行為和內心,或者只是把寺院當成了度假旅游的休閑圣地,把“短期出家”當成未來睥睨眾生的談資,這樣的“短期出家”,恐怕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若是不能過,就只能卷起鋪蓋逃之夭夭了。
佛家的確有“八關齋戒”的短期出家傳統,不過那只是佛陀為了讓凡夫俗子體驗出家生活而實行的一日一夜的出家。修煉心靈其實并不拘泥于時間長短、外在形式,若是剃光了頭發,披上了袈裟,吃上了齋飯,卻因為忍受不了修行的清苦而逃回紅塵,那還真不如“大隱隱于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