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6月24日文章, 中學未畢業的黃寧海(音)來自陜西農村,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將他拉到城市做建筑工,先是在延安,隨后又在4年前來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如今,36歲的黃正準備返回老家。經濟趨緩,鄂爾多斯遭遇“迪拜式”打擊,城市化進程在這個地方走向反面。
鄂爾多斯已成為一種警示。大量廢棄高樓和工人的離去,使中國邁向城市化的各種風險昭然若揭。
但是,(鄂爾多斯的)黯淡并非城市化的全部。中國城市的發展也有光明前景。從前的魚米之鄉——鄂爾多斯以南約2000公里的浙江長興縣,如今已是全球電池產業中的強大動力。
目前,城鎮化問題——興建哪種類型的城市,如何興建,如何在打造更多長興的同時避免鄂爾多斯的魔咒——登上中國的舞臺中心。
長興縣城是從農田中拔地而起的密集城市。規模不到鄂爾多斯的2%,人口卻為后者的一半。作為浙江的“省直管縣”,它還受益于中國獨特的政府管理架構。這使其成為一個規劃良好、繁榮的緊湊型城市,其近1萬美元的人均GDP較中國平均水平高出約2/3。(原文如此——編者注)
與在漫無邊際的畫布上規劃未來的中國大多數城市相比,長興的成功對中國規模更小的城市化起到一種模范作用。“只有通過限制毫無節制的城市擴張,才能為中小城市提供生存空間,”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
長興的發展也與姚有關中國應集中發展城市群的建議吻合。與其追求在中國所有地區達到相同水平,不如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人口密集的地區發展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