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這塊堅冰難破,在房地產調控的大環境里,學區房的畸高價格才一直堅挺不倒。
近期,鄰近故宮的一套報價1.3億元、面積400平方米的“學區房”引起了網民熱議,據傳購買這套位于景山東街的四合院,可以上“北京最牛的小學”。盡管相關報道證實,購買這套天價四合院并不能獲得北京實驗二小等名校的入學資格,房產中介也將其移至線下管理,但天價學區房再度掀起了公眾對“學區房價格畸高”的關注。
以億元計的天價學區房只是極端個例,但學區房價格畸高卻是各地都存在的事實。不光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存在學區房價格畸高現象,在很多二線城市甚至小縣城,學區房的價格也比普通商業住宅的價格高出很多。學區房價格為何高?就是因為買了學區房就可以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北京五道口的房價之所以高到令人咋舌,關鍵就在于五道口周圍地區分布的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教育資源,一直是北京市民追逐的目標。買五道口的學區房,看中的就是這里的教育資源。
對于學區房價格畸高,并不能把板子全部打在開發商身上。在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社會氛圍中,開發商早已把優質的教育資源看作了營銷噱頭。但優質教育資源不在開發商手里,不具備資源配置權的他們只是瞅準時機捆綁了這一壟斷性資源。因此,與其說學區房是高價欺市,不如說是“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學區房價格畸高,很大程度上是教育部門和開發商“合力造成”的。
如果我們的教育資源均衡分配,無論在哪一個地區上學,享受的教育都是同樣的水平,那些開發商視若珍寶的“好幼兒園好學校”還能成為助推房價的噱頭嗎?肯定不會。但遺憾的是,一些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門,沒有把重點放在增加教育資源、努力營造公平分配資源的環境上,而是習慣于去塑造極個別的“品牌形象”。正是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這塊堅冰難破,在房地產調控的大環境里,學區房的畸高價格才一直堅挺不倒。
在畸高的價格面前,普通人望而卻步,有錢有勢者“贏者通吃”。學區房價格畸高不僅干擾了房地產市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不公。破解學區房的難題,僅靠房地產調控恐怕是緣木求魚,努力實現教育資源均衡才是根本。只有學校的教育資源不存在厚此薄彼,“學區房”的概念才會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