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空氣污染,不能遠離真正污染源,不能選擇性施政,否則,就只能事倍功半。與其讓公眾以消費權承擔治污成本,不如扎實推進產業調整。
《燕趙都市報》報道,石家莊市為推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提出自2014年市區內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昨晚據央視報道,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回應,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政策尚處于論證階段,方案的付諸實施還需要充分論證。明年會不會如期實行,目前還不得而知。
盡管這一政策仍在醞釀階段,但這一治污的“破題”思路難說科學。無疑,治理空氣污染是河北必須解決的課題。最新調查表明,河北已成全國空氣污染“重災”區。今年一季度,在全國74個以新空氣環境質量標準評價的城市里,河北7個城市位居最重污染城市前10名。治理空氣污染,涉及居民生活質量、投資環境和整體形象等諸多方面能否改善,而遏制空氣質量下滑,也必須得下“猛藥”。
但是,汽車限購和單雙號限行這樣的“猛藥”是否對癥,令人懷疑。盡管機動車尾氣排放是造成空氣污染的因素之一,但就河北而言,甚至不是主要因素。河北境內形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推手,更主要來自產業布局的不夠合理。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過度集中,給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河北目前的大氣污染,煤煙型比重極高,即是證明。
治理空氣污染,不能遠離真正污染源,不能選擇性施政,否則,就只能事倍功半。汽車限購和單雙號限行,不僅不能解決產業結構不合理帶來的污染問題,甚至會出現反效果:限制購車,只會刺激人們在政策實施前大量購買車輛的需求,反而增加了機動車尾氣排放源。而單雙號限行,需要人們付出犧牲部分路權的代價。沒有遏制空氣污染效果的精確評估,沒有協商程序,犧牲公眾路權就遠不能說法理充分。
用行政手段調整人們的購車意愿和出行易,調整那些導致污染的“雙高”產業,讓環評、環保機制落地難。特別是,“雙高”企業往往在地方財政體系和GDP產值貢獻榜中的權重極大,這會造成治理污染的地方困境。然而,如果不能“碰硬”,治理空氣污染就會走向個人付出消費權的代價,而造污企業繼續無動于衷的畸變。藍天白云,仍不會到來。
其實,對那些群體性污染者施以重典,現在正是時候。去庫存化是今年經濟面臨的重大任務。以河北為例,鋼鐵粗鋼產量超全國總量的1/4,幾乎可以滿足全國一年的鋼鐵需求,許多產能因為消化不了,被迫庫存,既造成了嚴重污染,也讓地方經濟背上了沉重包袱。果斷將那些“雙高”企業關停并轉,既可減少污染源,又能實現去庫存化,何樂不為?
與其讓公眾以消費權承擔治污成本,不如扎實推進產業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