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是新時期我國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當前,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要補上農業現代化這塊短板,必須順應時代變化,尊重經濟規律,總結基層經驗,在改革發展中尋求新突破。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呈現出農業生產綜合成本上升、農產品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城鄉發展加快融合的態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仍然在農村。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成為亟待破解的重要問題。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這些年來,全面推進“三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但是必須看到,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一是農村經濟體制尚不完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市場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國家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不健全,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要求緊迫;二是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后,耕地大量減少,人口資源環境約束增強,農業資源要素流失加快;三是農村社會結構加速轉型,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嚴峻地擺在面前。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補上農業現代化這塊短板,必須順應時代變化,尊重經濟規律,總結基層經驗,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更好地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一方面要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實踐相結合,敢于大膽闖、大膽試,正視阻礙,勇于突破,另一方面也要特別重視和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堅決守住底線,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通過對農業生產力的全面解放,通過對農民生活實實在在的改進,通過農村社會面貌的不斷更新,來贏得改革創新的共識,獲得改革創新的動力,從而不斷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是關鍵。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創新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和基礎。要尊重和保障農戶生產經營的主體地位,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充分激發農村生產要素潛能。要認識到,創新農業經營體系,不是要去搞一個新制度,而是要在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通過機制創新,更好地激發家庭經營的活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守住一條底線”: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真正做到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必須始終銘記,農戶是土地承包經營主體,決不能限制或強制農民流轉承包土地。而且,在鼓勵土地向專業農戶集中、發展規模經營的同時,也要防止一些工商企業經營農業導致出現非糧化、非農化的傾向,更要防止一些工商企業以發展現代農業為名、圈占農民的土地、損害和侵犯農民經濟利益的事件發生。在實施過程中,創新農業經營體制,要抓住幾個重點。比如,要按照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要求,引導農戶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生產要素,加快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努力提高農戶集約經營水平;再如,按照積極發展、逐步規范、強化扶持、提升素質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發展農民合作社,切實提高引領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此外,還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著力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是重點。這些年來,農業生產性服務主體的缺位和服務功能的弱化是導致農業經濟效益低下、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有必要在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上下功夫。一是積極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農業科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信息化以及農資供應等服務。二是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特別要不斷創新公益性推廣機構的服務機制和服務內容,切實發揮主導性作用。在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機構作用的同時,還要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促進服務模式多樣化、服務手段信息化、服務運行市場化、服務管理高效化。
擴大公共財政支出也是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題中應有之義。要與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緊密結合起來,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牢牢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比如,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加強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支持保護體系;適應農業生產和市場變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對種糧農民的支持保護制度,等等。在這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通過擴大農村的公共財政支出,重點進一步改善農村地區的公共衛生、基礎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服務,使不同地區鄉村基層的基礎性公共產品的供給得到保障,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農民的生活負擔、免除農民消費的后顧之憂,而且財政支出可以迅即變成一部分農村低收入群體的直接消費,從而真正激發農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