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長沙市委常委、大河西先導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文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暢談城鎮化問題。圖/記者辜鵬博
本報于6月5日開始推出大型政經類系列報道“城鎮進化論·湖南新型城鎮化樣本調查”,全面梳理湖南城鎮的進化路徑和微觀表達。報道推出后,引起社會各界的積極反響和討論。
作為湖南省省會,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長沙應選擇怎樣的目標和路徑?長沙大河西先導區成立5年來,在推進城市化之路中做了哪些探索?
6月13日,長沙市委常委、大河西先導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文彬接受了瀟湘晨報記者的專訪,提出了自己的城鎮化思路。
夢想
城市要有夢想
瀟湘晨報:在“中國夢”的背景下,長沙作為湖南省會城市,應如何自我定位?長沙應當提出怎樣的夢想?
趙文彬:我理解“中國夢”就是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民族的復興夢,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城市的繁榮夢,因為我們民族最輝煌的時候就是城市最繁榮的時候。
上個月,徐守盛書記到長沙的時候提出了長沙要“六個走在前列”,既要求長沙走在湖南前列,更要求長沙在中部地區、在省會城市中走在前列。長沙市委、市政府在研究貫徹落實這一要求的時候,明確提出了長沙要晉升為全國省會城市前五強,這可以說是“長沙夢”。
我覺得一個城市要敢于做夢,一個城市沒有夢想就沒有未來。古語云“求乎上得其中,求乎中得其下”,我們要敢于定一個較高的目標,這體現出“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不能自甘平庸、自甘居中,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尤其是中部地區的城市競爭中要敢于爭先,不能在還沒開始競爭前就認輸了,這不是湖南人的性格,也不是長沙人的性格。過去我們在總結內陸與沿海地區的差距時,認為重要的一條是膽子不夠大,在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這一問題依然存在。
要真正實現現代化,城市化率提高到70%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和指標,湖南現在的城市化率剛過50%,還有20個點,這意味著城市化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中有一個很大的成長空間。長沙推進城市化符合經濟發展的大勢,自身又具備建設特大城市的諸多經濟、社會、自然條件,完全可以膽子更大一點。
防泡沫
加快發展才能防止泡沫
瀟湘晨報:目前學術界擔心城市化催生泡沫,你怎么看?
趙文彬:這幾年輿論界很關注有些城市出現“鬼城”,長沙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是不可能的,目前出現“鬼城”的城市都是三線城市,沒有一個發生在二線城市。長沙作為省會城市,有巨大的自身剛性需求來支撐,同時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夠不斷地吸引需求和要素向這里聚集。
中國為什么要搞市場經濟?它是讓市場來發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而不是由政府來承擔這個作用,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理論基礎就是市場的需求是沒辦法準確預測的。如果我們能準確預測市場的需求,就沒必要再搞市場經濟了,直接搞計劃經濟就好。計劃經濟的理論基礎就是認為需求是可以預測的,然后以需定產。
房地產業是市場化的產業,我們千萬不能用“以需定產”的計劃經濟思路來發展房地產業。一個城市不可把自己的市場完全封閉起來,需求不是恒定的,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縮小。如果一個地方的吸引力強,它就會不斷吸引需求,不斷創造需求。反之,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夢想,領導者、管理者沒有雄心,它不但不能保住現有的需求,甚至還會在競爭中導致需求流失。所以說放慢發展步伐不但不能防止泡沫,甚至還會產生真正的泡沫,防止泡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快城市發展的步伐,提高城市競爭力,通過城市競爭力的提高增強城市的吸引力,通過吸引更多的需求和創造更多的需求來避免泡沫。我們立志于把長沙做大做強恰恰是防止長沙未來出現泡沫最有效的辦法、最有效的途徑。
盡管市場需求很難準確預測,但針對長沙還是可以算一筆賬。湖南今后10到15年內,人口預計會達到8000萬,10到15年城市發展率達到70%,70%就是5600萬城市人口。長沙作為省會城市和湖南經濟中的單極城市,聚集城市人口的20%并不多,也就是1120萬左右的人口,而現在長沙的城市人口是300萬左右,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資金
資金是長眼睛的
瀟湘晨報:城鎮化中,資金是一個大問題,如何解決?
趙文彬:我認為資金有兩個屬性:一是流動性,二是趨利性。資金是有眼睛的,哪個地方能賺到錢,資金就向哪里流動;哪個人能賺到錢,資金就向誰集中。所以我認為一個地方的發展,一個城市的發展,最終不僅取決于有沒有錢,還取決于有沒有掌控和駕馭資金的能力,我歷來認為錢不是關鍵,人才是關鍵。
錢是用出來的。在符合這幾條的情況下,錢會越用越多:首先,投資方向要正確,開發投資選擇合適的地點非常重要;其次是集中投入,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搞城市建設,10個億的投入和100個億的投入是有巨大區別的,小投入大風險,大投入小風險;再次是快速投入,資金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100個億的借貸資金,哪怕7%的銀行貸款利息,一年就是7個億。
有句古話“吃不窮穿不窮,沒有劃算一世窮”,什么叫“劃算”,就是算投入產出,產出大于投入的,投入再多也不叫浪費,產出小于投入的,投入再少也是多。你形成了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錢真的不是問題。先導區的實踐已證明了這一點。
空心化
做大城市就是做大產業
瀟湘晨報:在先導區建設過程中,有人擔心會造出“空城”,你怎么看?城鎮化和工業化之間應當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趙文彬:我在開福區當書記搞城市建設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不能只是修路,要發展產業。發展產業,這是一句“永遠正確的話”。但是,搞經濟工作不能停留在只講正確的話,還要講可行的話。
我常跟人講一個故事:有個傻子餓,吃了第一個饅頭沒吃飽,吃第二個饅頭也沒吃飽,吃了第三個饅頭吃飽了,他恍然大悟:早知道一開始我直接吃第三個饅頭就好了。產業發展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城市產業的發展必須先著力打基礎,產業是要落地的,產業不能掛在空中,我們搞不了“太空產業”。
城市經濟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沒有工業化為基礎,不可能有城市化。現實是,不是城市化超前于工業化,而是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按照國際經驗,湖南目前的工業化水平,支撐65%的城市化率已經足夠,何況工業還會繼續發展。
工業能發展得多大現在不是取決于生產能力有多大,而是取決于市場的需求有多大。搞城市化,把城市做大就能夠創造需求,擴大市場,更有利于聚集和引進更大的工業進來,平時我們講,“有多大的水面才能養多大的魚”,只有大海才會有鯊魚,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在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要防止空心化,核心是要創造就業需求。什么產業能夠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而且提供較高收入?還是三產業。我們要注重發展以下三產業:旅游產業、金融服務業、會議會展業、文化創意、科技研發、教育醫療。
城市病
城市要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
瀟湘晨報:隨著城市發展,諸如交通擁堵、住房擁擠、房價高昂等“城市病”也隨之出現。長沙要建設為千萬人口級的大城市,如何避免城市病?
趙文彬:首先我覺得一定要看到大城市是城市化的規律,我們不能違背這個規律。地方政府在市場經濟面前不能太過自信,要謙卑一點。地方政府能做的是遵循市場規律、利用市場規律,順勢而為。
從個人的偏好來講,我更喜歡“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但城市發展的規律是聚集和規模,城市的效率在于聚集和規模。規模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創造的需求越多。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招商時,城市人口規模沒達到一定程度時,有些品牌不進來,達到一定的城市規模消費規模,他們會不請自來。
城市做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派生城市病,我們在做選擇時,不會有十全十美的方案,應該要容忍一些不能解決和不可避免的弊端。當然我們不是以此為借口不去重視和解決這些問題,一部城市發展史是大家不斷地改進,不斷地提升,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歷史。我覺得大城市病沒法完全消除,但是可以減少。
減少城市病首先要吸取經驗和教訓:第一,做好規劃,留下足夠的公共空間,包括道路、山林、水域、綠地、公共配套設施,這是防止城市病最重要的途徑,先導區的規劃正是按以上要求進行的,梅溪湖、洋湖等完全是新區的規劃,真正用來作為商業和居住的用地,所占比例上限是35%。剩下的土地干什么,拿出20%做道路,30%做綠化,15%的土地做文化教育行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等。第二,要實行公共服務均等化。政府搞城市經濟建設肯定要講經濟效益,但政府賺的錢一定要用于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第三,要有“兩型”的城市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