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一個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這是《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在重慶采訪時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
作為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有著“山城”和“橋都”別稱的重慶,其經濟總量增速和地方財政增速都曾高踞于全國首位。除了擁有發達的中心城區外,這座城市還有著面積更為廣大的農村地帶。在新一輪的城鎮化建設浪潮中,“大城市”如何帶動“大農村”是重慶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信貸競爭下的基準利率
在中心城區的城鎮化建設中,各個園區和政府設立的投融資集團并不缺乏融資渠道
不久前,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了2012年重慶市城鎮化發展水平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重慶市城鎮化率已達56.98%,在西部城市中位居第二;其中,主城9區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城鎮化率均接近或高于90%,北碚、渝北、巴南城鎮化率均高于76%。
在重慶市的城鎮化規劃中,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增加至60%,城鎮人口數目也將超過1800萬。
重慶市的城鎮化規劃有一個基本的思路:中心城區將分為不同園區具體實施,資金來源主要由各園區向商業銀行進行融資;周邊農村由各村鎮政府負責,資金來源主要為市、區兩級政府的財政劃撥。
對于有著“大山區”之稱的重慶,道路的修建對其城鎮化的發展尤為重要。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談到城鎮化的難點時,曾多次表示重慶最困難的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問題,“70%的路不是隧道就是橋梁,山溝間修路成本很高”。而與沿海城鎮相比,重慶修路的造價是沿海的1.5倍,車流量卻約為沿海的三分之一。
高投入和低回報之間的差距,讓重慶的道路修建工程大多由政府設立的投融資集團承擔,如主要負責市內高速公路建設、營運、融資等工作的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在已經完工的“二環八射”高速公路建設中,重慶農行渝北支行承擔了其中5個項目的貸款,目前仍有55億元的貸款余額處于分期歸還中。在重慶市即將開展的“三環十射” 高速公路建設中,該行還將繼續支持其中的3-4個項目。除了重慶農行渝北支行,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的融資對象還包括了國開行、工行、建行等政策性銀行或商業銀行。
近期,重慶市政府與農行又簽署了《城鎮化建設與金融服務全面合作戰略協議》。根據協議,農行將進一步加大對重慶城鎮化建設的信貸力度,在接下來的5年中將為重慶新增總額不少于1000億元人民幣意向性信用額度,支持城鎮化建設的重大項目、產業支撐項目、公共服務和民生工程項目等。
在中心城區的城鎮化建設中,各個園區和政府設立的投融資集團并不缺乏融資渠道。相反,由于各銀行間信貸競爭的加劇,往往還能夠拿到貸款基準利率。據重慶農行渝北支行介紹,為爭取到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的貸款,該行向其發放的信貸絕大多數為基準利率。
但在重慶周邊的農村區域,這一情況卻無法重現。
財政撥款下的資金缺口
地方政府官員坦言,橫亙在城鎮化建設道路上的最大障礙是資金短缺問題
“市里有規定,不允許鄉鎮政府舉債,每年區財政都將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各鄉鎮的城鎮化建設。資金來源有國家、市及區3個方面,但絕大多數還是區級財政投入。”渝北區金融辦主任王卓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教育投入,渝北區近3年平均每年都在10億元左右,去年更是達到了13億元。”
渝北區茨竹鎮是典型的山區鎮,該鎮常務副鎮長朱榮在談到該鎮的城鎮化建設時,直言道:“茨竹鎮沒有稅收。沒有稅收就意味著沒有財政收入,所以城鎮化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市、區的轉移支付資金。”
因為處于兩江新區的范圍,在征地指標向兩江新區進行傾斜的情況下,茨竹鎮的土地指標并不多,近兩三年來的指標都是200畝。但是朱榮并不認為這會是城鎮化推進的障礙:“單純依靠征地發展鎮域經濟是一種短期行為,統籌城鎮化主要需要產業的支撐。否則即便房子一棟棟建起來,最后也留不住人,更談不上城鎮化建設了。”
在他看來,橫亙在茨竹城鎮化建設道路上的最大障礙是資金短缺問題。
“茨竹屬于高海拔山區,海拔750米,天氣干旱的時候,一連幾個月都不下雨。比如今年,直到上個月才下了第一場雨。在這樣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農業的產出不高,根本無法掙錢,所以茨竹沒有稅收。”朱榮有些無奈地說道,“因鎮政府不能向銀行融資,所以只能靠財政撥款,撥多少就做多少的事。我經常跑這個部門、那個部門的要錢,但是財政都有自己的預算。”
他介紹說,以往市、區財政對中心城鎮有300萬元的建設資金,今年市建委進行了改革,實施項目承包制,由市建委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批后,再由市、區各出一半的資金。但他同時坦言,茨竹城鎮化建設的資金缺口目前仍較大。
盡管如此,在渝北區城鎮化規劃的在2016年前建成10個農民新村中,茨竹鎮共有4個。其中,茨竹農民新村和紅巖子農民新村已經建成,正等待著農民們的入住。
據朱榮介紹,區財政每年對農民新村的基礎設施補助100萬元,今年更是增加到了150萬元。農民因為能夠享受到較多的優惠政策,入住意愿強烈。大面坡村的周孝林分到了一棟90平米的三層別墅,除去政府補貼部分,自己只用交約10萬元即可。而如果是自己修建的話,花費要在40萬元以上。
18億畝耕地紅線的困境
沒有工業企業,就無法解決農民就業的問題,也無法解決“空有耕地無人種”的困境
在城鎮化過程中,土地流轉和基本農田保護無疑受到了最大的關注。如何在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是每一個基層主政者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堅決實施基本農田保護,耕地絕對不能搞建設,這是肯定要做到的。”朱榮說,“但是老實說,茨竹鎮在農田的保護方面沒有達到上級部門的要求。”他介紹說,并不是茨竹鎮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違規占用了耕地,耕地面積已達到國家的要求,但是受限于高海拔和氣候,僅僅依靠農業無法實現農民增收,所以茨竹鎮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為老弱病殘,很多耕地都無人種植,甚至出現了荒蕪的情況。
“在茨竹鎮,土地流轉的效益并不好。之前我們曾經流轉了幾塊土地用于農業設施這一塊,但農民的要價很高,一畝地每年租金要1200元,企業租用后的產出有時候都達不到。”朱榮說。“我們鎮要讓農民工回到當地,至少要有工業企業的支撐,農業企業的支撐力度是不夠的。”
由于身為竹鄉,臨近華鎣山森林公園和佛教圣地寶頂,再加之高海拔的氣候條件讓茨竹的平均溫度比重慶市區低于5-10℃,在區政府的城鎮化建設規劃中,茨竹鎮的發展目標是打造避暑風情和翠竹文化休閑鎮。這無疑讓茨竹鎮對工業企業的入駐條件提出了嚴格近似苛刻的條件。
沒有工業企業,就無法解決大量就業的問題,也無法解決“空有耕地無人種”的困境。
今年7月份和明年年初,茨竹鎮將分批對打造休閑避暑城的規劃土地進行掛牌手續。一旦招牌掛起,就可以出讓土地并等待企業的入駐了。在朱榮的規劃中,掛牌出讓和招商引資是除卻以上級政府撥款推動城鎮化建設的另一助力。同時,他也希望通過“三權”抵押融資、涉農融資擔保等方式,為當地農民的創業鋪平信貸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