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現有資源價值最大化——訪烏海市市委書記、市長侯鳳岐
烏海因煤而建,因煤而興,故稱“烏金之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期,隨著包蘭鐵路的開通、包鋼等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烏海作為資源富集區開始大規模開發。
如今,全市探明煤炭儲量約一半左右已被動用,煤炭資源逐漸減少,烏海市2011年被國家列入第三批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
近幾年,烏海市委、市政府把環保作為一種政治責任,在轉方式、調結構方面做了大量艱巨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走出了一條環保優化經濟的發展道路。中國環境報記者為此專訪了烏海市市委書記、市長侯鳳岐。
資源型城市只有在資源枯竭前就注意科學轉型才可能持續發展
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獨立成篇進行闡述,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要求。請問您對此怎么理解?
侯鳳岐:今年以來,一些地區的污染問題集中暴露,霧霾天氣、飲水安全、土壤重金屬含量過高等等,社會關注,群眾反映強烈。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建設美麗中國,可謂抓住要害、切中積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在目前這個時期,烏海的主要問題是環境問題和污染問題,這也是烏海市政府現階段執政的基本問題。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既要為當代發展著想,更要為子孫后代著想”,絕不能再以粗放式發展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
如果說在這個問題上,還需提升認識,那就是要讓大家清醒地看到,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建設生態文明,這也是民意所在。
記者:作為全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烏海是如何避免礦竭城衰的命運,謀劃實施戰略轉型的?
侯鳳岐:一個人只有在青壯年時就注意調養身體才可能長壽,一個資源型城市只有在資源枯竭前就注意科學轉型才能可持續發展。
烏海市是國家確定的31個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之一,因煤而建,因煤而興。自1958年大規模開發建設以來,已動用全市探明煤炭儲量約一半左右的資源,為國家和自治區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列為國家第三批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
作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烏海市歷屆領導班子十分重視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問題,烏海市立足實際,將轉型發展貫穿于發展的全過程,及早謀劃,統籌考慮,在煤炭資源還相對富裕,處于發展壯年期,提前謀劃產業轉型發展問題,正在逐步探索實踐一條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努力實現發展與美麗雙贏。
近年來,烏海市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努力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不斷加大環保投入,2011年,烏海市政府環保投入3.8億元,占公共財政收入的4.58%;2012年投入3.87億元,占比達到4.09%。2011年~2012年,烏海市工業企業投入污染治理資金近20億元。
記者:作為資源型工業城市,隨著工業總量的不斷增加,工業污染的剛性增長隨之而來,減排壓力可想而知,烏海是如何加強環境保護制度建設,確保完成減排任務的?
侯鳳岐:傳統的能源、資源開發及粗放型增長方式,為城市及工礦區環境帶來嚴重污染。尤其是,大部分企業生產工藝簡單、技術裝備落后、環保設施不完善,規模偏小。烏海及周邊遍布高耗能企業,工業經濟增長與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的矛盾突出,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面對壓力,烏海提出了“重環境、調結構、創新富民”的發展思路,堅持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將污染減排和環境保護作為檢驗經濟發展成效、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標準,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手段推進污染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
“十一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將《烏海市“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大局中謀劃,先后120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環境保護工作。按照自治區政府下達的“十一五”減排目標任務,烏海市制定了“十一五”期間污染物減排實施方案和分年度減排計劃,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雙12條”減排措施的實施意見》等十幾個環境保護政策性文件。
烏海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深入三區,對污染減排工作進行實地調研督察。建立發改、經濟、環保、電監等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形成了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環保主抓,各部門配合的總量減排機制。同時,烏海市環保局在全自治區盟市環保系統中率先成立了總量辦,加強全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
烏海率先在內蒙古自治區推行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明確黨政“一把手”是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環境保護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把環境保護指標列入各區及有關部門實績考核體系,嚴格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并制定了《烏海市主要污染物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考核獎勵辦法》。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減排領導小組,下設專項督察組、專家技術核查組、綜合考核組、行政效能督察組,進一步明確部門責任,形成了減排工作的合力。
追求現有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延長資源服務年限
記者:烏海是如何依托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
侯鳳岐:烏海的環保問題主要是產業問題,是經濟發展方式落后問題,只有產業轉型了,環保才能打主動仗。同時,環保需要規模效益,烏海及周邊可利用自然資源豐富,大部分工業企業集中在3個工業園區,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烏海堅持做大經濟總量與調優結構、產業升級并重,從資源采掘、加工、轉化各環節,追求現有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延長現有資源服務年限,進而為延伸升級支柱產業、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實現產業再造贏得時間,有效實現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作為資源型城市,烏海的產業轉型首先要擺脫對資源的依賴,改變一煤獨大的格局,但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資源型產業,而是要從過去單純依靠資源支撐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烏海市煤炭保有儲量近30億噸,且多為優質焦煤,發展煤化工產業優勢突出,加之經過多年發展,煤焦化、氯堿化工生產加工基地規模優勢明顯。目前,烏海焦炭已形成1800萬噸的生產能力,PVC(聚氯乙烯)產能達到120萬噸,產業規模、技術裝備、節能環保等方面均處于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笆晃濉逼谀?,烏海市原煤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時期的74.2%下降到了38.7%,從根本上改變了一煤獨大的經濟格局。
按照提高資源產品附加值的思路,烏海市大力延伸產業鏈條,圍繞資源與產業基礎,重點發展延伸煤焦化和氯堿化工兩條產業鏈,形成煤—焦—煤焦油—煤化工產品、煤—電—電石—電石化工產品兩條相互關聯和促進的產業鏈,目前已具備了30萬噸甲醇和60萬噸煤焦油深加工生產能力。
在煤化工方面,烏海在煤炭洗選基礎上生產焦炭及其下游的系列產品,用焦炭煉鋼,并用洗煤廠產生的中煤、矸石、煤泥等大量劣質煤就地消化發電。引進總投資47億元的烏海華油焦爐煤氣節能減排綜合利用項目,年綜合利用焦爐煤氣30億立方米,不僅徹底解決了烏海焦爐煤氣點火放散的問題,還將一部分回收的焦爐煤氣制成液化天然氣,成為陜汽烏海天然氣重卡的主要燃料。同時,企業充分利用煤矸石、粉煤灰、電石渣開發空心磚、粉煤磚與礦渣水泥等新型建材產品,變廢為寶,初步形成了資源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烏海還充分利用周邊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通過不斷發揮和增強本地區交通運輸能力,大力發展大型生產性物流業,打造區域倉儲物流中心,為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支撐延長現有產業發展周期。
記者:落后產能制約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烏海是怎樣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資源利用率的?
侯鳳岐:落后產能資源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安全無保障,已成為提高工業整體水平、促進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淘汰落后產能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
對于落后產能,首先在堅決淘汰的同時我們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落后產能退出的市場環境和長效機制。淘汰落后產能實際上是利益調整的過程,將觸動企業的利益,對于企業自己決策造成的產能過剩,應該由市場來優勝劣汰。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突出政策的導向性,堅持扶優扶強,對于該淘汰的產業,不給政策也不給補貼,利用市場去淘汰。
其次,提高環境準入門檻,杜絕新增落后產能,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資源地區的領導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就要像對自己家待嫁的姑娘一樣,企業作為資源利用的載體,烏海就像姑娘要出嫁一樣,一定要找個綜合素質高的小伙子。像愛惜自己的姑娘一樣愛惜資源,才能夠做到資源的充分利用、科學利用和循環利用,既能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也能產生最大的環保效益。如果隨便找一家企業,不能完全開發利用資源,那最后副作用最大的還是環境污染。
同時,對于新建項目必須堅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進一步深化規劃設計,提高生產、技術、安全、能耗、環保、質量等標準,避免過早成為落后產能。
“十一五”以來,烏海市先后關停取締1600多家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企業,淘汰電力產能310兆瓦、水泥產能119萬噸、煉鐵及球團產能165萬噸,100萬噸以下焦爐全部關停,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5.53萬噸。
探索生態補償機制,嘗試建立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備用金制度
記者:面對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的雙重壓力,烏海實施了哪些環境經濟政策?
侯鳳岐:一是烏海設立了主要污染物減排專項資金,每年安排污染減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全市重點減排工程的補助、獎勵和能力建設。并由市發改委、環保局和財政局對減排專項資金進行監督和管理,確保減排專項資金??顚S?,落實到具體減排項目上。
二是中國人民銀行烏海市中心支行、中國銀行業監管委員會制定實施了《關于貫徹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對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分別實施限貸、停貸、收貸。
三是為提高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率,烏海于2008年就在全區率先將污水處理費由原來的0.5元/噸提高到現在的0.8元/噸,保障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目前,烏海正在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市本級財政補貼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在生態補償中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實行異地補償,在開發過程中全力做好生態保護和控制的同時,對不具備或暫時不具備生態恢復或建設的區域實施異地補償建設,強化對沿黃河、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在資源有償使用方面,除了依法開征礦產資源補償費和水資源費外,嘗試建立了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備用金制度,以體現環境資源的真正價值。
城市轉型與產業轉型發展同步推進,打造富裕、宜居、美麗、和諧、幸福的烏海
記者:進入“十二五”,烏海提出了建設富裕、宜居、美麗、和諧、幸福5個烏海的目標,請您談談烏海將采取哪些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
侯鳳岐:我們進行了“百年烏?!币巹?,前50年烏海是在“煤”字上做文章,后50年烏海要在“?!弊稚洗笞鑫恼隆鹾J薪Y合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城市轉型要與產業轉型發展同步推進,以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為契機,打造富裕、宜居、美麗、和諧、幸福的烏海。
目前,烏海市累計投入林業生態建設資金15億元,啟動實施了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烏珠慕公園、烏達西山、海勃灣東山等一大批生態園林綠化工程。同時,加大園區、農區等綠化實施力度,組織實施了千里山工業園區、低碳產業園區、團結新村等園區綠化,完成了3200畝造林任務。目前,全市有林地50多萬畝。
隨著甘德爾山旅游區與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烏海市將甘德爾山旅游區、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與烏海市3個城區以及濱河西區作為一個整體,構成環山環湖發展區,城市發展從“避水”向“濱水、親水”轉變,發展總體目標為產業發展走向多元化,從專業化工業城市向綜合性區域中心城市轉變,吸引區域人口向中心城區集聚,城市用地空間布局由分散向集聚轉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向濱水、生態園林、宜居特色城市轉變。
今后,烏海將繼續把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抓好礦產資源開發綜合整治,重點整治工業煙塵、粉塵、揚塵污染,強化地下水資源保護和黃河水污染防治。
同時,做足做活山、水、綠和沙漠的特色文章,建設以烏海湖為核心,以沿邊、沿路、沿山、沿河防護林和生態林為主的生態綠化帶,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區為節點的生態功能區系統,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空氣更清新,努力建設美麗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