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專稿】 記者 張劍鋒 “我們不宜學習汽車文化,應該防止為了抬升房價,硬搞城市多功能區。”6月5日,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能源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大地在能源效率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論壇上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
當前,在很多人眼中,城市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潮流。
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戰略一直搖擺不定。有一段時間中國提出以中小城鎮發展為主,而后來,又從經濟集約化的角度考慮,覺得超大城市效益更好,提出發展超大城市的理念。
2011年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人口規模超過1000萬的城市已經達到14座。當前北京市人口約有2500萬,而有專家僅從經濟上考慮,覺得北京容納4500萬人不成問題。
“從世界范圍來看,人口數量超過1000萬的城市有限,更別提人口規模在兩三千萬的人口,目前中國實現城市化的道路仍然不清晰,超大城市群并不能解決國內大部分人的居住問題,”周大地稱,“國內很多地方的做法值得商榷,一些地方為了經濟總量的擴大,把農村人口遷往城市,而不管城里人過的好不好,忘了城市化發展的目的”。
在業內,國內眾多城市功能分區規劃的不合理,被認為是人為推高城市交通成本的重要因素。而當前,不少城市大肆興建住宅區和商業區等,人為進行城市功能區劃分,交通成為不少城市的最大難題。
“應該防止為了抬升房價,硬搞城市多功能區,不宜學汽車文化。不然買根蔥也得開十多分鐘車。” 周大地表示,中國需要重新考慮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發展戰略,保持大中小城市合理比例,重點發展中小城市,避免城市病。
此外,周大地還表示,國內的城市化是與工業化緊密相連的,一般先建工廠然后才有城市,但當前我國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包括所謂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內的一般制造業,2012年的平均利潤率僅在5%左右,甚至比貸款利率都低。
在周大地看來,這導致收入分配問題,因面臨著產能過剩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降成本的壓力大,人工成本成為壓縮的目標之一。“人均工資提升遇到壓力,導致需求終端出現問題,高投資率的模式難以為繼”。
數據顯示,2012中國成為全球投資支出最高的國家,按支出法投資率45.3%,投資形成的固定收益只有62.8%,投資效果比較差。而投資率過高也拉大收入差距。“投資圈相關的行業有錢,別的行業缺錢。”周大地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