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6月1日表示,目前全國農村子弟考入重點高校的比例仍然偏低。為此,今年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的計劃將擴大,要使這一比例增加8.6%。(據2013年6月2日《北京青年報》)
事實勝于雄辯,數字最具說服力。今年國家重點大學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的增加,確實是力度不小: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重點高校招生計劃從去年的1萬名增至3萬名;實施區域由680個縣擴大到832個縣(覆蓋所有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新疆南疆三地州的22個團場),以及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比例偏低的省份;參加定向招生的高校由去年的222所擴大到263所,覆蓋所有211高校和108所中央部屬高校。這一連串數字,反映出了政府保障農村學生教育權、致力于實現教育公平的殷實努力,給人以信心和希望。
政策好不好,關鍵看實效。落實不走樣,群眾才受益。然而,潛規則盛行,高考冒名頂替事件不斷,不能不讓人對重點大學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增加8.6%心生憂慮,擔心好政策落實不了,出現冒名頂替、偷梁換柱等問題,把好事辦砸了,更加損害政府的公信力。
提起高考冒名頂替的舞弊問題,“羅彩霞事件”堪稱精典。2004年9月,時任湖南省隆回縣公安局政委的王崢嶸從女兒王佳俊的班主任張文迪處獲取了羅彩霞的高考信息,偽造了羅彩霞的戶口遷移證、考生登記表等證件。王崢嶸通過熟人運作,讓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錄取了羅彩霞,然后從學校直接取走了錄取通知書。而檔案被占用的羅彩霞則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不得不復讀一年。
就“羅彩霞事件”,一篇名為《“冒名上大學”背后是權力的集體淪陷》的評論認為,“可以肯定,在冒名頂替的背后,不是王佳俊一家人在戰斗。……事實上,只要王佳俊的父母不能擺平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王佳俊根本完不成冒名大學生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感嘆王佳俊父母權力張狂、手眼通天的同時,更擔憂我們的一系列制度設計都形同虛設,權力在集體淪陷。”其實,在高考的背后,還存活著一個骯臟的錢權交易場。逐利者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為之奮斗的人群”,偉大導師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這樣告訴過我們。
可以說,8.6%的增招比例,對于為改變人生命運而發奮寒窗苦讀的莘莘農村學子而言,是一個難得的向上邁進的機會。同時,對于那些覬覦高考這塊大蛋糕,想乘機撈一把的謀利之徒來說,也是一次發財的良機。王佳俊的叔叔王定清說,他們“造假花了3萬塊錢”,那可是9年前的行情,就不要說水漲船高了。要知道,現在造假一旦成功,意味著考生將擠進211高校和108所中央部屬高校其中的一所,3萬塊錢恐怕是買不到了,中間人一定會獲利不菲,一些人鋌而走險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確保8.6%的增招比例全部落到農村娃頭上,扭轉目前全國農村子弟考入重點高校比例偏低的狀況,確實有許多基礎性的工作要做好,比如,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教育投入;比如,平衡教學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比如,提高教學質量,保證生源不流失。當下,最為關鍵的還是做到考試和錄取工作陽光操作,程序公開,全程透明,保證8.6%中的每一個農村娃都是真實的,都是憑自己的實力考上的,都能夠經得起公眾的考驗,經得住歷史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