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63號文到10號文再到957號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正在被戴上一道又一道的緊箍咒。
隨著銀監會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文件陸續出臺,政府融資平臺正在顯現的風險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嚴控風險和保障城鎮化的資金供應孰輕孰重?在平臺融資規模不斷收緊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城鎮化的正常資金需求?帶著這些問題,《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經濟與金融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教授馬九杰。
風險正在得到控制
“所謂的風險說到底無非就是借錢能不能還。”馬九杰認為,平臺融資的風險和地方政府將來的財政收入能力是有關的。這個收入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稅收和土地收入。在土地控制相對比較嚴的情況下,財政收入到底有多大,能不能支撐償債,如果不能,風險就發生了。
馬九杰表示,風險來自需求,即便沒有城鎮化的大背景,地方上也有正常的建設項目需要資金,而這些資金需求僅靠地方財政支出是難以為繼的,因此就需要通過一些債務的手段去融通資金,于是就有了政府融資平臺,一些為了得到融資而盲目上項目所產生的風險就應運而生了。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確實蘊含著一定的問題,如果監管層面不進行防控和規范,系統性風險一旦發生,就會引爆一系列的宏觀反應。”
在馬九杰看來,如果基礎設施建設是在正常的范圍之內,有穩定的財政收入和現金流而政策波動并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其實風險是不大的。只是有許多地方借著城鎮化的名義熱衷于做大規模,把攤子鋪得太開,而財政收入又無法支撐,于是就產生了風險。
對于銀監會近期出臺旨在收縮政府融資平臺規模的這些文件是否能有效控制風險,而對于10號文的內容相對之前的討論稿又較顯寬松是否意在為城鎮化“留一手”這些問題,馬九杰坦言:“能不能完全控制風險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至少對風險的控制正在一步一步進行著,不時的加碼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蔽募某雠_并不是要卡死地方平臺融資而是要防止過快過熱的融資沖動。從討論稿到文件,地方政府也會進行一定的討價還價。
正確認識城鎮化是關鍵
對于馬九杰而言,政府融資平臺是政府開展債務融資活動的一種模式。融資平臺起到了承貸的作用也起到了為償貸的未來現金流做準備的作用。政府融資平臺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正面的,存在問題的是城鎮化。
城鎮化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也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現在的問題是地方政府過快追求城市增長的規模和速度,使得一些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在一些小城鎮反映出來。
“我們城鎮化的方式需要轉變,不能追求過快過大,而要和產業發展相配套,和工業化相適應。過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會使得負債的比例增加,而相關的服務業和制造業如果沒有跟上又會減弱償債能力,很多隱含的風險就因此埋下了伏筆。特別是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表現出意愿要以城鎮化為契機做一些項目和城市的包裝,這點應當引起高度警惕?!?/p>
“規模的縮減正好倒逼地方政府反思,城鎮化應該量入為出?!碑敱粏柤霸诂F有政府融資平臺規模被迫收緊的情況下城鎮化的推進是否會受影響時,馬九杰認為城鎮化有很多方面,如果融資能力達不到當地城鎮化相關建設所需要求,那就應該停下來反思一下,這些項目的進度是不是太快了,是不是應該放慢速度等一等相關的產業發展,去關注一下民生等等。“事實上,把錢都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同樣也會增加宏觀經濟的熱度,會引發通貨膨脹等問題,而內需和消費也會受到影響?!?/p>
同時,馬九杰還認為,為了保證通過融資平臺所獲得的資金能夠實實在在地為城鎮化服務,還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績評價體系,不要一味追求過快的GDP增長,要使得城鎮化的內容更加豐富。“把需求控制得更加良性了,融資的壓力和沖動也就沒有那么大了,風險也就相對緩解了。如果需求還是這么旺盛,肯定還是需要融資的,在原來融資還沒有還上的基礎上規模就會越來越大,而地方可用作抵押的資產并沒有快速增加的情況下,風險就會積聚?!?/p>
馬九杰最后補充道,如果有些地方確實需要發展,而又融不到資金,還可以通過中央轉移支付的方式而不是單純通過借錢的方式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