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記者張亞東)在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熱詞”的當下,對待新型城鎮化建設已悄然出現兩張面孔:過度熱情與漠然抗拒。在這兩張截然不同的面孔背后隱藏著相同的背景:模糊不清的政府權力邊界。
——漠然抗拒:逆城鎮化的行政管制
檢視近些年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歷史,一個基本的事實是,行政管制放松之時,也是城鎮化高速推進之際。近十年來,我國城鎮化率以年均1個百分點的速度在增加,在其背后,是就業、戶籍、糧食、遷徙等行政管制的堅冰日漸消融。
發改委日前公布《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推進人的城鎮化部署了一系列相關改革。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強調,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關鍵靠改革。
但在實際生活中,名目繁多的逆城鎮化的行政管制仍是觸目可見。
交通、教育、醫療資源不足是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戶籍無法放開的重要原因。解決問題的思路主要是增加供給或者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打車軟件的出現部分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城市出租車的使用效率,緩解打車難問題。但最近多地發生的叫停打車軟件的公共事件表明,相關政府仍是延續舊有的“堵”的思路,以行政之手干涉市場。
——過度熱情:以行政力量推進城鎮化
在一些地方以行政之手阻礙城鎮化進程的同時,另有一些地方卻是利用行政之手,人為推進城鎮化,進行“大躍進”式的造城運動。
城鎮化建設一經提出,多地立即出臺城鎮化規劃,提出城鎮化發展目標。江西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表示,《江西省城鎮體系規劃(2012-2030年)》已經編制完成。規劃確定,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3%左右;2020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60%左右;2030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68%左右。
廣東省城鎮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全省城鎮化率每年提高0.8個百分點,2015年全省城鎮化率將達到70%左右。
一些地級市以及縣域單位也都在抓緊進行城鎮化方面的調研和規劃。
從趨勢來看,新型城鎮化建設遍地開花的態勢日益明顯。
——城鎮化的關鍵:明確政府行為邊界
無論是逆城鎮化的行政管制還是以政府行政力量推動的城鎮化,在其背后共同的問題是,模糊不清的政府行為邊界。
城鎮化的發展歷史表明,城鎮化說到底就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是資源要素的積聚和優化配置。在這一過程中,市場在解決資源短缺等方面能夠發揮政府行政力量無法取得的作用。相反,如果政府以行政力量過度介入城鎮化過程,反而會降低效率,影響城鎮化的溢出效應。
當然,政府在城鎮化中的作用也是無可取代的,但不是體現在投資上,更不能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對有礙城鎮化進程的相關制度、體制進行改革,順應城鎮化的發展大勢。有關媒體報道指出,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大市場的引導作用,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土地、財政、戶籍、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方案。這才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