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萬人發案數僅為0.9起,比日本、瑞士等公認治安最好的國家還要低;全國法院各類案件一審后當事人服判息訴率為91.2%,二審后達到99.4%;批捕嚴重刑事犯罪嫌疑人2642067人,提起公訴2965467人……5年來的治理成效,托舉起一個大國的平安形象,描繪著一個民族的平安環境。
對在工地上揮汗如雨的農民工而言,平安是家鄉兒女千里之外的牽掛;對朝九晚五的城市白領來說,平安是回到家與親人共進晚餐的溫馨。平安,是兒行千里母無憂,是渡盡劫波兄弟在,是保障老百姓安居樂業最基本的公共產品,是與空氣和水同樣重要的民生需求。
對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而言,平安又何嘗不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改革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鄧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就強調,“只有穩定,才能有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才能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判斷,“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才能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把平安中國建設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
方此之時,盡管一張全覆蓋、多層面的“平安網”正在緊密織就,但是在這張網的經緯之間,也面臨著更多的風險與挑戰。大國崛起的煩惱、經濟轉型的困惑、社會無序競爭的焦慮,心理失衡、行為失范、矛盾累積,這些都為犯罪率提升埋下了隱患。信息時代、技術進步,犯罪形式更加隱蔽、愈益多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為偵破工作增加了難度。
有挑戰,才更應全力以赴;有風險,才更需嚴陣以待。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群眾始終是打造平安中國不變的底色。順應人民群眾對平安中國建設的要求,這是打造平安中國的根本價值;依靠人民群眾懲治犯罪,這是打造平安中國的根本力量。唯其如此,才能凝聚起置不和諧因素于群眾的汪洋大海的磅礴力量,才能在群防群治、共建共享中打造讓每個人詩意棲息的命運共同體。
無論形式如何嬗變,基層始終是打造平安中國基本的依托。“郡縣治則天下安”,末端懲治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源頭治理同樣至關重要,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微小過失零容忍,就能避免演變成“接天蓮葉無窮碧”的違法犯罪。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無數個平安基層,就能拼接成一個完整的平安中國。
在更高的起點上打造平安中國,就是著眼于解決經濟社會轉型深層次的矛盾,為中國號巨輪穿越歷史的三峽保駕護航,為老百姓的人倫之樂提供安全護佑,為國家的改革發展創造穩定環境。無論是個人的平凡夢想,還是民族的復興偉業,只有天下承平,才能夢想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