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對于積極參加救災搶險的青少年,國家給予了極高的榮譽。十幾年前,全國的少年兒童都學習過一個叫賴寧的中學生,他在撲救山火時犧牲。
但時至今日,對這種成功率幾乎為零的“英雄”行為,我們不提倡。“少年英雄”耀眼光環的背后,是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精神創痛。所以,社會經過反思,正在走出過去那種不切實際地鼓勵孩子“見義勇為”的高調道德誤區。
現在我們能給孩子的,應是最符合實際的、能行之有效的自救、求助指導和知識,讓他們面對自然災害或生活中的危險時,不盲目,而理智,讓他們明白,任何情況下,保護好自己就是最大的智慧。這絕不是對傳統教育的批判,而是實實在在保護我們的未來。孩子們,我們把整理好的這些觀點和知識,做為你們的“六一”禮物,祝你們能更加健康平安快樂地成長。
桂林師范專科學校陽佳虹老師:孩子認為遇到災害時,自己有責任去救自己的同學、朋友,但實際上孩子們并沒有足夠的救援能力,反而,他們能把自己救出來就是英雄。這絕不是自私,把自己照顧好,就不會因為自己給他人造成更大的麻煩和傷害,也就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救援人員去救助其他人。
起火了!火勢很快蔓延……很快,幾個嬌小的身影拿起水槍,沖向大火,迅速將大火消滅了。5月29日上午,桂林市陽光小學的操場上,一場趣味十足的“迎六一趣味消防運動會”正在開展。當真正的災害來臨時,不會像趣味運動會這樣有趣,但幫助孩子們在玩樂中認識、了解這些災害,才不至于讓他們在真正面對的時候過于害怕。
認識災害 減少心中恐懼
我國位于北半球中緯度環球災害帶與環太平洋災害帶交匯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廣泛、災種多樣、災情嚴重的國家之一,在各種災害面前,孩子們是最脆弱的人群,恐懼足以讓很多孩子失去平日的機靈。
“從小我就告訴女兒,各種災害是什么樣,是怎么形成的,她有足夠的了解就不會那么害怕。”市民于建曾在海軍部隊服役20多年,擁有豐富的野外生存和應對災害知識,正在讀中學的女兒從他那學到不少。
于建表示,大部分兒童對災害的恐懼都因為之前對災害幾乎不了解,而他11歲的女兒從小了解到很多災害知識,現在看到一些災害場面,她已經能比較冷靜地分析處理。于建告訴記者,今年4月他帶女兒去四川時,正遇上雅安地震,雖然他們離震中蠻遠,但還是感到有明顯震感。讓他欣慰的是,女兒面對地震很淡定,她說自己了解地震的形成,也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所以她并不很害怕,冷靜沉著地做好了安全防范。
災害來臨 救自己最重要
5月29日,陽光小學的小朋友們模擬了火場煙道逃生、滅火,受益匪淺。
“通過體驗,我了解了在遇到火災時應該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貓低身子逃生,回家之后可以把這些告訴爸爸媽媽,讓他們也了解消防知識。”荷蘭籍的雙胞胎姐妹朱麗虹、朱麗蓉興奮地說。
市消防支隊有關負責人說,在類似災害中,大部分的孩子并不具備救助他人的能力,能夠自救才是最重要的。
根據相關報道,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中小學生是最大的傷亡群體之一。但是在地震中,四川安縣桑棗中學的2200多師生無一傷亡,這得益于這所學校的學生平時接受了很好的災害安全教育和多次進行自救演習。
桑棗中學最大的班有80多名學生,學校所在地緊臨受災嚴重的北川縣。地震發生后,全校2200多名學生和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教室中快速撤退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集中好,僅用時1分36秒,教學樓雖然全部倒塌,師生無一傷亡。
市育才小學莫校長說,孩子們的自救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就的,平常的積累很重要。除了讓孩子充分了解自救措施和方法外,還要在日常加強安全疏散演練,提高孩子們的應急避險能力。同時,應對災害還需要強健的體魄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所以孩子們也需要加強自己平日的體質鍛煉。
“有時候孩子認為遇到災害時,自己有責任去救自己的同學、朋友,但是我一直告訴他們,能把自己救出來就是英雄。”市師范專科學校陽佳虹老師說,這絕不是自私,把自己照顧好,就不會因為自己給他人造成更大的麻煩和傷害,也把更多時間留給救援人員去救助其他人。
災害自救 家庭也是課堂
現在的孩子們對安全教育都有一定的接觸,不少孩子對于交通、飲食、疾病、治安、用電等安全問題已經比較熟悉,但對自然災害的認識還是比較薄弱。
曾在多次洪水、泥石流災害中參與救援的戶外生存教練林強說,現在學校的安全教育課程設置并不很合理,絕大多數的中小學幼兒園沒有規范的自然災害安全教育教材,只在個別教材的某些章節有所體現,或在安全宣傳冊、宣傳畫上體現。
此外,科學、規范、內容齊全的地理教科書《自然災害與防治》只是高中教材,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都接觸不到,而且這只是地理科目的選修教材,不選學地理科的高中學生并非必學。
林強認為,除了學校,孩子們在家中也應該有自己的“安全課堂”,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學習來鞏固自己對自然災害的了解,豐富自己的自救實際能力。
“對自然災害沒有充分的了解,當其來臨時如何自救?”市旅游專科學校汪洋老師說,她曾多次作為志愿者到我市一些中小學做防范自然災害的自救宣傳。但是她發現,不少孩子對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比較熟悉,但對地震、洪水、龍卷風這些自然災害還是相對陌生。她說,意外總在人們預料不到的時候發生,孩子們應該學習更多自然災害中自救的內容。父母們也可以帶著孩子在家開展“災害自救”的趣味游戲,讓自救知識潛移默化被孩子吸收。
■鏈接 情景+體驗 教會孩子自救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發布報告稱,亞太地區是世界上最容易發生自然災害的地區,而兒童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1975至2008年間,亞太地區受到災害影響的人口占全球總數的88%,由此導致的死亡人數占全球的61%,蒙受的經濟損失占全世界的47%。兒基會的報告指出,和成人相比,兒童更加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影響。
2009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推出了“安康計劃-兒童安全教育工程”,其中的“兒童安全體驗教室”項目通過“情景式+體驗式”教學模式,向廣大中小學生普及預防地震、洪水災害、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公共衛生、社會治安等各種應對突發事件的防范自救知識,提高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訓練并提升安全應急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