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的道路,林立的高樓,興隆的商鋪……黃平的城鎮化建設正如火如荼,攪動了這方素有“且蘭古國都,云貴最秀地”美譽的沃土。
一城三星
黃平縣委書記吳克說:“我們探索的是一條產業、文化、生態有機融合的山區特色城鎮化之路,打造一個新黃平。”
“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這是10多年前黃平縣城的寫照。城市建設水平低、城鎮化率不高、輻射帶動能力弱,成為制約其快速發展的瓶頸。決策層清醒地意識到,黃平應積極融入黔東南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凱里中心城市經濟圈”同步發展,走出一條有特色的山區城鎮化路子。
但當時黃平面臨的現實是,屬于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為了克難攻堅,他們提出“一城三星”的發展戰略。
新州城以中西文化融合為特征引入歐式風格,打造旅游縣城;舊州鎮以明清建筑風格為特點,打造歷史文化古鎮;重安鎮以山水、風情定位,打造江南特色小鎮;谷隴鎮以苗族吊腳樓為特色,打造苗族風情小鎮。
數據顯示,到2012年底黃平縣城鎮化率為25.8%,縣城建成區由2005年的1.33平方公里增加到4.68平方公里。昔日“街頭巷尾兩粉店,同村逛街三碰面”的小城鎮,處處迸發出的魅力和生機。
文化興城
只有獨具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城市才能有獨特的魅力。在建設“一城三星”的實踐中,黃平以文化“軟實力”鍛造“硬功夫”。
每當夜幕降臨,人們走出家門舒展筋骨,或敲鑼打鼓盡情歌舞,或休閑納涼怡然自得,廣場舞大賽、“多彩貴州”歌唱大賽等形式多樣的廣場文化活動深受群眾喜愛和參與。
當地文化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下一步黃平將抓緊整合古且蘭文化、苗族文化、革家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打造一批標志性文化工程。目前,該縣的民族文化風情園、且蘭文化創意園、舊州軍事影視城、革家生態博物館等正加緊建設實施。
產城一體
新型城鎮化沒有產業支撐就不可能持續,在規劃總面積為1167.48公頃的谷隴工業園區,目前已入駐企業15戶,從業人員近2000人,呈現出跨越發展的態勢,2012年共完成工業產值8.59億元,同比增長63%;共創造稅收1977.63萬元,同比增長21.32%。
這是個“產城一體、產城融合、產城互動”的發展典范。黃平設想的是,力爭到2015年,建造一批工業園區型、旅游休閑型、綠色產業型、生態移民型等產城一體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城鎮。
一個個特色小城鎮拔地而起,一批精品村莊靚麗“出爐”。這也進一步堅定了黃平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縣城鎮化率力爭達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