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老師在清華大學建立建筑系時(1946年),曾引用《考工記》中半句話,提出“匠人營國”的口號,定位和鼓勵我們要學作“哲匠”,別淪為“拙匠”。
民間工匠門類很多,統稱匠人,其含義微妙。齊白石是一大藝術家,卻自謙為魯班門下;醫生們自謙為修人匠,他們其實自覺比匠人為高,卻以自稱匠人為樂。
在現代的培訓和教育界及人事部門,以“技師”系列歸屬,俗話以“藍領”相稱,大眾多以“師傅”稱謂交往。
匠人中,閱歷深,工齡長,有威信,主領徒弟者,大多本人都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有確實貢獻,有不低的工資。“行行出狀元”之贊譽,多指的就是匠人們。可惜至今,社會上對于“匠人們”缺少應有的尊重,這是我國教育政策的短見,是中國文化中“唯有讀書高”的劣根性殘留,是經濟大發展的軟肋。
“匠人”的定義我不懂,但想來大體是指靠勞動創造物質的有專項技術或稱手藝的工作者、營建者。他們的工作方面主要有營建、制作、維修、系統調試、設備安裝、操作專項工具和產品售后服務物業管理等方面。他們的特質非常多彩,難以概括。我理解,似有如下特征:
他們的技藝成長多以師承傳授為主,以大量實踐得以熟練;以熟能生巧和各自修行,從心領神會,到因手巧而心靈,達到心靈手巧的境界;有的還獲“巧奪天工、匠心獨具、鬼斧神工”等贊譽;
他們被認同的過程有考核,有作品評獎,有才藝表演,有難題解惑,有社會或同行認可等多種緣由;
他們的風度共性是平和謙虛、嚴格自律、尊師敬教等,還有注意安全、愛惜工具、節省原料、規矩嚴格、追求進步、不斷提高效率的作風,乃致能高水平的對原設計、原研究成果的錯誤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
雖然各行各業的技師們特質不盡相同,但絕對是一個可愛、可敬值得深深交往和尊重的群體。
藝術家評價或貶低作品時,有稱為“匠氣”之說。其實這絕對不是對匠人的貶低,而是強調藝術家與匠人工作本質的不同。匠人工作原始創新不需太多;個性不必強調;成果中形而上的內容很少。而藝術家恰恰是最重視這三點,沒有創新,少了個性,不顯形而上內涵的作品就不是藝術品,就像匠人作的產品,真是說到點上了,哪里有對匠人的貶低呢?
盼望我國相關部門和領導對“匠人”的發展,更加重視并給予支持,對匠人尊嚴多方位提升,這對我國經濟發展必有極大促進作用。
為解釋匠人工作的特點和意義,我曾以“廚師”為例描述過:同樣的菜名,同樣的原料不同廚師作出的菜,味道高低會差很多,也能表達“匠人”工作的重要意義。
心懷此想,再憶中國文化中老子道德經所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之論,似說政治家如廚師,既含有藝術,又各有高明。真是高抬了“匠人”地位,卻正能支持我崇敬“匠人”的情懷!
(作者系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原院長、顧問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