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化正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走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是國家提出的新時期的戰略任務,也成為當前城市轉型和城鄉規劃工作的焦點議題。擺脫傳統城鎮化的路徑依賴,促進城鎮化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從理念到實踐的創新。5月18日,以“聚焦中國新型城鎮化”為主題的同濟城市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金經昌中國青年規劃師創新論壇,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開幕。
在主題論壇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名譽理事長、城市化委員會榮譽顧問鄒德慈,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何鏡堂,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分別作主題報告,從城鎮化的宏觀分析、建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及城鎮化的國際比較等視角,深入分析了中國新型城鎮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鄒德慈院士在題為《關于我國城鎮化問題的幾點認識》報告中指出,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長期未能融入城市,成為“候鳥式”的、“半城鎮化”的人口,是當前我國城鎮化質量不高的主要問題。他認為,城鎮化的質量要通過城鎮化進程的效果來檢驗和判斷,既要看是否促進城鄉發展,又要看是否有利于農村、農民生活穩定。他表示,未來20年,我國城鎮化仍將繼續推進,但增速應逐步趨緩,新型城鎮化要遵循“積極穩妥推進”方針;要兼顧城鄉兩利、城鄉統籌;路徑也必須多樣化。他還特別提醒,要將城鎮化、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在概念上劃分清楚,不要混淆。
何鏡堂院士在題為《快速城鎮化下的建筑傳承與創新》報告中,首先指出,在高速城鎮化進程中,城市建設快速發展,但也出現“千城一面”、建筑抄襲及追求奇特怪異風格等不良傾向。中國建筑該何去何從?他結合自己多年來建筑創作實踐,提出在快速城鎮化背景下,中國建筑設計既要傳承“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和諧觀”、“整體觀”,也要與新的科學技術、環保生態、可持續發展結合,凸顯其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時代特色。
吳志強教授以《中國50%城鎮化的思考》為題,比較了英、美、法、德、日、韓等國在不同時期城鎮化率達50%后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這些國家城鎮化發展的成功經驗、為世界城鎮規劃作出的貢獻。他引用狄更斯《雙城記》中開篇語指出,當前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0%的同時,也面臨更多挑戰,我們應該冷靜地、健康理性地推進城鎮化,因為“健康的城鎮化遠比城鎮化指標重要得多”。他表示,我國必須選擇一條新型的城鎮化道路,鑒于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建議制定分級分梯隊的城鎮化戰略。
大會同時分設了“城鄉統籌”、“城市文化”、“和諧住區”、“低碳城市”、“開發區轉型”等5個分論壇,采取主題演講與專家討論相結合的方式,聚焦實踐領域面對的矛盾:不僅有國內各大規劃設計機構推選出來的29位青年規劃師在各分論壇上作專題演講,結合各自最新的規劃實踐,提出新的思考,還有論壇邀請的40多位知名規劃專家,通過開放討論的形式,與青年規劃師共同探討、交流規劃理念與實踐創新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