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保留“三件衣服” 防止進城后生活不穩(wěn)
黃奇帆說,戶籍問題是城鄉(xiāng)統(tǒng)籌一體化的核心問題。城市戶口捆綁了養(yǎng)老、醫(yī)療、教育、住房、就業(yè)“五件衣服”,農村戶口則捆綁了宅基地、林權、承包地“三件衣服”。目前市政府的基本共識是:只要農民工進了城,就該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穿上“五件衣服”。但目前的問題是,農村戶籍上捆綁的“三件衣服”,是不是在農村戶籍注銷之日起就脫掉?
“如果是這樣,萬一農民在城市生活不穩(wěn)定,流離失所怎么辦?這是我們在改革進程中遇到的難題。”黃奇帆說,“在城市保障不到位的時候,還要農民放棄‘三件衣服’,是一種侵犯。我們的態(tài)度是,絕不能讓農民裸著身體出村。”
黃奇帆表示,重慶的解決思路是:即使農民穿上了城市的“五件衣服”,其在農村的“三件衣服”仍然暫時保留。到時候農民生活好了,可以選擇賣掉,流轉給集體產權,也可以通過出租收取租金。若發(fā)生征地動遷,農民也可憑使用權獲得賠償。
戶籍改革如何推進 兩階段讓千萬農民進城
黃奇帆說,根據規(guī)劃,我市戶籍改革將分兩個階段推進,到2020年,將實現1000萬農村人群轉戶目標。
第一階段到2012年,先集中解決以下人群約300萬人轉戶:
一是在城市工作10年以上,有較為穩(wěn)定的收入和住房的農民工,這部分人群大概有120萬;二是失地農轉非人員;三是征地中,城中村的50萬農村居民;四是在市內就讀的農村籍大中專學生等。
第二階段是以后每年有序轉化50萬農村人口,到2020年力爭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率達到60%。
黃奇帆說,戶籍制度改革還存在資金難題。他說,300萬農村人口集中轉戶需投入1000億元,不能把戶籍人口所需的公共資源配置費用算到農民工頭上,哪怕這部分農民工沒有加入城市戶籍,作為城市常住人口,政府也應為他們提供教育、醫(y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
為確保戶籍改革制度設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我市擬在土地、住房、社保、就業(yè)、教育、衛(wèi)生等17個方面建立配套機制。
準入標準如何設計 要考慮社保繳費等年限
我市戶籍改革工作于今年1月6日正式啟動,市發(fā)改委、市公安局等17個部門和單位開展了前期研究,初步形成了《重慶市統(tǒng)籌城鄉(xiāng)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征求意見稿)》,近期將提交市委常委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
黃奇帆說,戶籍改革要堅持三原則:防止侵犯農民基本權益;防止農民流離失所;防止城市出現“貧民窟”。農民進城真正改變身份之后,使農民工真正享受到同工同權、同等市民待遇。
城市戶籍制度的準入條件如何呢?黃奇帆說,按照寬嚴有度、分級承接原則,分三個區(qū)域進行:適度放寬主城區(qū)、進一步放開區(qū)縣城、全面放開鄉(xiāng)鎮(zhèn)的落戶條件,積極引導本市居民向城鎮(zhèn)轉移落戶。
初步考慮從就業(yè)年限、社保繳費年限、住房情況等方面科學設計城市戶口的準入標準。這1000萬農民將主要集中在縣城和中心鎮(zhèn)。中心鎮(zhèn)全面放開農轉非,31個區(qū)縣城適度放開,而在主城將有限制地擴大農轉非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