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媒體熱傳兩大屌絲逆襲的法寶:一是到美國“異地高考”去,二是娶個英國媳婦。一說的是一非京籍的考生拿到美國綠卡后,不僅可以直接在京高考還能加10分;二是英國女子嫁到山東農村遇強拆,靠涉外身份保護丈夫。
這兩件事兒所以引起全社會極大關注,主角的涉外身份是其賣點,更因為牽涉到高考、拆遷更容易讓人熱血沸騰。但是冷靜細究一下,其反映的問題卻有所不同。這位非京籍考生想借拿到美國綠卡,規避目前“異地高考”的障礙,從理論上講的確可行。但是查閱美國移民局相關法律和教育部相關條文,也可發現美國對發放綠卡有相當苛刻的規定,而我國教育部相關條文也是持對“國際高考移民”嚴厲打擊的態度。但是,從拼爹到拼地域,再到拼國籍,的確戳痛了許多國人的心。
至于英國媳婦保護丈夫免被強拆事件,地方政府是否依法拆遷才是問題的關鍵。也就是說,不管對于中國公民還是英國公民,地方政府的拆遷都必須依法合規。不能因為“涉外無小事”便毫無底線。一個討說法的“洋秋菊”便讓地方膽戰心驚,我們要問地方政府是否心里有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舉世皆然,假如強拆真是非法行為,無論是洋秋菊,還是土媳婦,地方政府都得低下頭。
這兩個黑色幽默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公平和法律必須要有“戶口”。無論是教育問題還是拆遷問題,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都必須本著公平的原則。即便諸如“異地高考”問題暫時解決不了,但是相關部門努力的方向必須要最終保證教育公平的實現。同樣,不管你是“洋戶口”還是中國戶口,只要公平和法律有“戶口”,那么就不怕被歧視、被強拆。如果公平和法律在某些地方官員的眼中永遠只是黑戶,那么難免會有人不斷學《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的湯唯,遠赴重洋生活在別處。
美國曾經是種族歧視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英國是圈地運動的發源地。歷史上,“洋戶口”從來不能真正保護權利。公平和法律有戶口,所有人才都是這個時代有身份的人。
歷史上,“洋戶口”從來不能真正保護權利。公平和法律有戶口,所有人才都是這個時代有身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