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城鄉統籌發展應從“四化”入手
專訪海口市委黨校副校長王天意教授
■商報記者孫婧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要措施,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必由之路,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的要求之一。昨日,商報邀請海口市委黨校副校長王天意教授就我省“城鄉一體化”如何從口號落到實處提出真知灼見。他表示,海南應以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農民市民化作為切入點破題三農工作和城鄉發展一體化。
商報:您說“四化”是海南推動三農工作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著力點,其中“城鎮化”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您自己的看法是?
王天意:海南人多地少,要解決這種結構性矛盾,必將面臨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浪潮。
毫無疑問,“城鎮化”將是今后十年海南發展的一大引擎,所以要把握好“城鎮化”的尺度,首先就要做好好總體規劃,然后嚴格按規劃行事。規劃中應該把海南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從產業布局,到社會發展,從文化建設,到生態保護,從鎮域特色,到土地利用等等,既要放眼全省把握大局,又要立足地方強調特色,尤其要避免運動式的一哄而上,切忌千篇一律而淹沒城鎮發展的個性。依我看,海南對全國而言,最大的特色是熱帶風光、天凈海藍、空氣清新。因而近海旅游型、常宿休閑型、熱帶農產品集市型、少數民族風情型、現代娛樂型等等都是海南比較有前景的特色城鎮化發展方向。
商報:在城鎮化過程中必然涉及到的房地產發展方向、農民利益等問題,您如何解題?
王天意:房地產業需要外力適當引導進入健康良性發展軌道,避免將城鎮化簡化為房地產化的趨勢,做到這一點,政府作為是關鍵,在發展理念上要以人為本,克服單純的GDP導向;產業選擇上,要大力發展以旅游為導向的現代服務業和綠色低碳的新興產業,避免過度依賴房地產和土地財政的發展路徑;還要嚴格規劃引領,強化政府調控的效果,避免無規劃的一哄而上。關于農民利益問題,因為城鎮化需要走集約化、規?;牡缆罚赃^程中必然牽涉到農民的利益,這就需要政府在切實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基礎上推動土地制度改革與創新,避免將城鎮化作為新一輪瓜分農村土地的利益沖動,嚴防借城鎮化大規模侵犯農民土地權益事件的發生。
此外我認為,產業發展是城鎮化可以持續下去的長久支撐,所以要充分挖崛各地的優勢,因地制宜地采取股份合作、公司+農戶等不同方式探索海南農業規?;?、產業化、現代化的路子,在引領農民共同致富方面下足功夫。
商報:三農工作如何與城鎮化建設相輔相成?
王天意:農業現代化是個不錯的方向。因為農業現代化是提高農業效益、改變農村面貌,實現農民致富的前提,也可以作為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產業支撐。海南要利用獨特優勢,挖崛自身潛力,通過股份合作、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等多種形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勞動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具有海南特色的農產品和以農業、農村為依托的現代服務,形成獨具海南特色的現代農業。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愿,保護農民權益等問題。
商報:牽涉農民利益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農民工市民化”方面,您有何見解?
王天意:由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三農工作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發展的順利推進的保障,加快形成這一體系就要進一步改革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將公共財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領域,更多地投向農村,更多地投向落后地區,在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就業、公共環境等方面形成一整套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體系,這樣才是切切實實讓城鄉居民共享海南發展帶來成果。
另一方面,“農民工市民化”對三農工作和城鄉發展一體化而言,既是重要目標,又是發展動力。我認為的“農民工市民化”有三層含義:一是權益的市民化,這是重點。要逐步打破城鄉居民的身份界限,通過改革戶籍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制度體系,使農民工特別是二代農民工在教育、醫療、保障、就業、住房等方面能享受市民的基本權益;二是義務的市民化,既然強調了農民工權益市民化,也要強調他們的義務責任同樣市民化,農民工有遵守法律法規、社會道德良俗和城市各項管理規定的義務,要使農民工真正成為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有責任擔當的現代市民;三是素質的市民化。實現這一點,要加強對農民工的各種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民工的自身素質,提升其自我生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