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的等待時間,不僅僅宣告了楊麗君的生還沒有了失望,讓我們看到了城市下水道吞噬生命的恐怖指數——活不見人,死不見尸。
在3月22日長沙暴雨中墜井的女孩楊麗君,失蹤近兩個月來,一直未能找到。在19日上午8時30分,有當地居民在湘江湘陰段發現一年輕女性尸體,當地警方接警后迅速趕到現場處置,經勘查后發現,從身高與穿著等外部特征來看,高度疑似楊麗君。目前,當地警方表示,正在進一步調查,已提取DNA,進行比對后才能確定其身份。(《長沙晚報》5月20日)
“墜井女孩”再次出現在了公眾面前。與兩個月前全國關注與全城搜救相比,這一次,每一位關注“墜井女孩”的網友都是懷著感傷來看新聞的。一個如花的生命,一個靚麗的女孩,在號稱可以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中,失蹤然后殞命。現在,她的尸體可能要被確認,也可能得不到確認,但是無論怎樣,公眾都會送上“逝者安息”、“一路走好”的祈禱。并會勸慰其家人節哀。
哀莫大于心死。兩個月的等待時間,不僅僅宣告了楊麗君的生還沒有了失望,讓我們看到了城市下水道吞噬生命的恐怖指數——活不見人,死不見尸。但是,國人向來講究入土為安,死后無尸并非祥兆。我們每一個人,希望楊麗君得到一個好得安葬。
城市是一個危險地帶。在城市中生活的安全指數,可能如玩左輪手槍“死亡游戲”一樣驚險——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以前我們老說“城市病”,現在我們必須進一步確診:城市并非簡單的有病,城市已經快成了惡魔。無論是北京廣渠門被悶死在車里的男子,還是長沙的“墜井女孩”,他們在表征著這樣一個事實——城市,是一個危險的地界。然而,相同的故事情節,總是能夠重復上演,無論喜劇還是悲劇。就在幾天之前,珠海因暴雨變成汪洋大海,5歲女童滑入排洪渠死亡。暴雨如注時,城市建設的脆弱一面總能暴露無余。
眼下,6月份即將到來,雨季會成為全中國所有城市的一次大考。因此,拯救“墜井女孩”,從來都不能說有終點。如果下水道問題仍然無從解決,追求外在擁有高樓大廈卻不追求內在擁有好排水系統的城鎮化理念不能回歸,城市建設就可能會因為吞噬到更多人的性命而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而如北京在那次暴雨事件之后,再遇暴雨便電視直播、整個城市瞬間變空城等背離正常生活秩序的不規則轉變,也會一次一次地發生。
“墜井女孩”的悲情,不需要再次重復。而阻止這一悲情故事重復的力量,只有一個,那就是改造被譽為“城市良心”的下水道。我們看到,在經歷了多次暴雨淹死人的悲劇之后,許多城市開始制定下水道的拓寬工程,有的城市甚至投資數額巨大。這是一種進步。然而,若想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好,僅僅從某一方面來改變是不夠的。如何讓我們的城市變小,大樓不再唯高至上,讓城市的藍天更加清澈,有人能在河流中游泳,城市的管理者還有很多事要做。而作為前提的一條是,不要再唯面子、形象和GDP數字作為評價標準。
十幾年前,經濟學家勞倫斯發明了一個叫“勞倫斯魔咒”的概念。大意是指:大樓的興建通常都是經濟衰退到來的前兆,也會讓城市和國家陷入“百年病態”。作為普通市民,城市的建設不過十分簡單:來一場傾盆大雨,如果發覺褲腳雖濕卻不骯臟,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