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棗林灣: “丘陵荒山”到“生態樂園”的蛻變
時間:2010-03-31 14:49:54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李濤 

園區概況
位    置: 江蘇省儀征市區西北側.
面    積: 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約11萬畝),現有2個場圃.
人    口: 棗林灣生態園有8個村, 2.8萬人口
資源優勢: 擁有1個省級森林公園,1座富含紅土資源的紅山,1座蘊藏豐富雨花石資源的 十里長山,10多座人工湖泊,以及總面積近3萬畝的經濟林果、花卉苗木,是蘇   中地區生態保存最好的區域之一。
產業特色: 棗林灣生態園是江蘇省首批現代農業科技園,江蘇省重點打造的三個10萬畝丘陵山區農業開發示范基地之一。
發展目標:園區將按照“生態立園、文化鑄魂、項目推動、效益優先、和諧發展”的原則,努力將園區打造成高新農業科技集成區、農業循環經濟樣板區、新型農業觀光旅游度假區和新農村建設示范區。

這是一塊68平方公里的丘陵山地,也是一塊沉睡了多年的貧瘠荒地。三年前,這里的農業還沿襲著傳統的發展方式,道路還是上世紀50-60年代的砂石路,最窮村組的農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這樣的地域民情,很難讓人與如今被譽為“天上人間”的棗林灣聯系起來。

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儀征市委、市政府搶抓發展農業生態產業的政策機遇,啟動了棗林灣生態園建設,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放大生態優勢,打造生態品牌,壯大生態產業,在不到三年的時間,激活了棗林灣這一方沉睡多年的寶貴資源,走出了一條生態、興業、富民的科學發展之路。如今的棗林灣已是鳥語花香,林木蔥蘢,生機盎然,成為一方投資的樂土、休閑旅游度假的樂園。

窮則思變,土疙瘩里做出大文章

為了改變農業生產靠天收的狀況,1958年,儀征二十多個鄉鎮齊動員,千軍萬馬會戰棗林,建設水庫?;貞浧甬敃r的情景,棗林村主任馬幫國充滿感慨地說,當時民間流傳“放樹十里路,沖家造水庫”。所以,老百姓聽說要修水庫后,幾乎都投了贊成票。在建造棗林水庫時,那場面確實壯觀,整個地方黑壓壓的、整個周邊莊子都有民工居住。全市所有的鄉鎮都組織人來挑水庫,人山人海,當時機械化程度低,全是靠人挑,小車子推。

憑著人定勝天的勇氣和干勁,占地2000多畝的棗林水庫終于建成了,以后又于1968年、1973年進行了兩次水庫整修。棗林水庫的興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但棗林一帶除了一條石子路外,通到各組的都是黃泥路,農民采用原始的、傳統的耕作方式,要從長江三級或是四級提水到棗林水庫,再把棗林水庫的水引到山上栽秧。老百姓“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苦下來,除去成本收入無幾,即使省吃儉用砌了房子,也常常是家徒四壁,一間又一間危房就成了當地貧困的見證。對此,棗林村支書楊修道很有體會:“ 每到防汛的時候,村干部不是人過日子,夜里面不敢睡覺,他不敢睡覺!這個危房比較多,這房子倒掉了怎么辦?倒掉把人砸了怎么辦?”
面對如此窘境,棗林村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怎么辦?窮則思變。土疙瘩里照樣能做出大文章。當地干部群眾苦苦思考的,也正是儀征市委、市政府領導精心謀劃的。在全市石化、汽車及零部件、船舶制造、高新技術、物流五大主導產業高歌猛進的同時,儀征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撤銷銅山鄉、青山鄉,利用當地的山水資源,大手筆建設棗林灣生態園,努力破解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城市和鄉村協調發展的兩大難題。于是,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的棗林灣生態園,依托蘇中地區最高山峰——銅山,棗林水庫等湖泊和大片濕地,大力加強生態保護,強勢推進載體建設,積極招引項目落戶,激活了棗林灣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

化劣勢為優勢:良好的生態就是最大的資源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片水。棗林灣生態園成立以后,堅持“化劣勢為優勢”的指導思想,始終把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放在突出位置。出臺了加強生態保護的意見,實施了廢棄砂石礦土地復墾、農地整理、水資源保護、清潔家園等工程。先后完成了“五縱五橫”80多公里的骨干道路建設,配套了6-20米、以花果木為主的綠化帶,新增綠化面積9300畝,并結合道路取土,同步開挖了3個人工湖,完成了14公里的區域供水主管道鋪設工程。

同時,園區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全力推進荒山坡地開發,動員企業和農戶積極栽植花木果樹,實施綠化造林工程,累計新增綠化面積1.8萬畝,申報了萬畝農地整理項目和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園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目前,棗林灣生態園擁有1個省級森林公園,1座富含紅土資源的紅山,1座蘊藏豐富雨花石資源的十里長山,10多座人工湖泊,以及總面積近3萬畝的經濟林果、花卉苗木,成為蘇中地區生態保存最好的區域之一。

優良的生態環境,使得棗林灣生態園吸引了不少“金鳳凰”。園區成立以來,累計簽約項目已達24個,累計實際利用民資18億元,新增民資注冊資本7億元,合同利用外資1.3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0萬美元。園區實現生產總值10.2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457萬元,分別比2007年增長9.7倍和7.3倍。紅山體育公園一期、四季果園、康大葡萄莊園、棗林山莊一期、棗林漁村一期、棗源酒業一期6個項目建成,中華民族大世界項目開工奠基,棗林漁村二期、青春園林基地、棗林湖休閑山莊、云鷺農業科技和蔬菜大棚基地等5個項目正在建設中。累計包裝申報國資項目10個,爭取國資1368萬元,其中2009年度省農業開發項目(5500畝高效經濟林果基地)是儀征市歷年來爭取到的最大規模的農業開發項目。

搶機遇興產業:堅持做大做強生態農業

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以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為棗林灣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策支撐,堅定了園區的發展信心。為迅速實現向現代生態農業的轉變,園區高起點編制了產業發展規劃,將循環農業、綠色農業、旅游農業作為三大支柱產業。目前,園區已成功入選江蘇省首批現代農業科技園,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打造的三個10萬畝丘陵山區農業開發示范基地。

棗林灣生態園內有全國最大的芍藥單體面積種植基地、揚州市花展示基地——揚州芍藥園。2008年,儀征市依托該基地成功舉辦了首屆“芍藥節”,吸引了美國、英國、意大利、香港等國家和地區10多個投資億元以上的生態種養殖、旅游項目簽約落戶。為進一步發揮節慶平臺作用,提升城市知名度,2009年5月,儀征市與中國花卉協會牡丹芍藥分會又聯合舉辦了“中國芍藥節”。

圍繞節慶假日,目前園區正在加速推進10多個以觀光采摘、康體健身、特色農家樂餐飲為主要內容的旅游項目。其中,由英籍華人總投資6億元、占地面積4000畝的紅山體育森林公園項目將成為國內最先進的立體康體娛樂項目之一。屆時,園區將建成3萬畝農業觀光旅游區。

圍繞推進循環農業和綠色農業的發展,園區將以中國養豬經濟學會、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和江蘇省農科院為科技支撐,引進世界一流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推進畜產一體化項目建設,實現從種豬繁育、生豬養殖、沼氣發電、有機肥生產、生物制藥的循環發展。同時帶動下游2萬畝有機稻米、1萬畝設施蔬菜、1萬畝花卉苗木、1萬畝生態茶葉和1萬畝經濟林果的建設,并以項目為載體,積極創建“國家級都市綠色農業示范基地”,把棗林灣打造成國內知名的循環經濟發展基地。

“棗林灣是我見過的最大的綠色生態園之一,搞生態項目一定得有規模,規模大才能有大效益?!蓖顿Y生態養殖的香港老板一語道出了客商和園區間的雙贏效應。

促和諧奔小康:讓農民共享園區發展成果

富民是園區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采訪中,棗林灣生態園的領導多次向記者表述類似的觀點。

園區成立以來,按照城鄉一體化的定位,規劃了“漢唐風韻”銅山古鎮、徽派建筑棗林街等8個新農村農民集中居住區,促進農民集中居住,過上城里人的生活。在野山村光華村民集中居住區,一棟兩層小樓房剛剛上完梁?!捌疬@棟房子,基本沒花什么錢,拆遷補償和搬遷費拿了10.2萬,新房造價12萬。從平房換到樓房,值!”房子的主人楊翠蘭笑呵呵地說。據介紹,目前該村已有96戶低費用高標準在集中區安了家。家庭條件困難的農戶,園區出資統一代建了房屋。園區的社會事業也在快速推進,標準達二星級賓館的敬老院工程已竣工,園區所有263戶五保戶將全部遷入、免費供養。學校、醫院、糧站、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等民生工程也將陸續規劃建設。

農村環境改善了,產業發展了,農民致富也步入了快車道。據棗林灣負責人介紹,園區主要通過推進土地合作、成立勞動服務公司搭建就業平臺、進行創業引導等途徑,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由一產向二產和三產過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農民”和“產業工人”。目前,棗林灣已流轉土地1.5萬畝,農民可獲得國家糧食收購價格的保底收入,并有1000多農民當上了“農業工人”入園從事花木鋤草、養護、餐飲服務等工作。

園區建設的四季果園、棗林漁村等項目也吸引了一大批農戶創業發展。過去沒有人要的荒山荒坡,如今變成了農民致富的香餑餑。2008年園區實現生產總值8.83億元,實現稅收1383萬元,農民實現人均純收入7600元。過去一窮二白的棗林村,不僅還清了一百多萬債務,還結余一千多萬元,水泥路通到農民家門口,家家都有小拖拉機,電燈、電話、電腦、轎車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不僅如此,過去盛行的打麻將現象現在也幾乎絕了跡,家庭和鄰里糾紛也很少出現了,農民的精神面貌大為改觀。
如今,棗林灣的農民對棗林灣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期待。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