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18 23:50:37
來源:南方網 作者:丁錦文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城鎮化成為各界關注的一個焦點,成為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被各地寄以厚望的一著。正如李克強總理說的“城鎮化是最大內需潛力所在,是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而在全國各地都高舉區域城鎮化大旗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冷靜的思考如何從過去城鎮化就是擴馬路、建市場、蓋高樓那種重物輕人傳統思維中走出來,努力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化道路。通過對天津一些城鎮化建設試點的實地考察和思考,我對如何走好茂南的城鎮化道路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一、天津城鎮化道路的探索與啟示
天津從2005年開始,就提出了“宅基地換房”的辦法來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思路,并在全市43個鎮、6個村共49個單位進行試點。隨著試點的推開,“宅基地換房”覆蓋全市646個行政村,通過就地城鎮化,使其成為城區周邊星羅棋布的衛星城。這過程首先是以“宅基地換房”開始,在實現了農村建筑形式和農民居住形式改變之后,又繼續實踐,大膽探索,開始“三區聯動”、“三改一化”到“農村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涉深水 區的改革探索工作。所謂“三區聯動”就是以小城鎮建設為龍頭,全面推進農民居住社區、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三區”統籌聯動,促進產業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相融合。“三區”之間相互聯動,相互支持,工業、農業園區為社區居民提供就業機會,社區居民又為工業、農業園區發展提供人力支持。所謂“三改一化”就是集體經濟組織改股份公司,農業戶口改城市戶口,村委會改居委會,通過“三改”消除城鄉二元體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化”。“三改一化”不僅僅是讓農民變成擁有薪金、租金、股金和保障金的“四金農民”,更重要的是為下一輪的改革即農村金融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去年開始,天津市在這些試點村探索成立村鎮銀行,農民和園區的企業積極參與金融活動,成為村鎮銀行的股東和農村金融改革的最大獲益者。
天津農村城鎮化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就地安置農民,就地城鎮化。這種城鎮化,沒有占用中心城區資源,也沒有給中心城區增加人口壓力,更沒有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了許多地方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大城市病”和進城農民失業等一系列問題。天津城鎮化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在城鎮化建設中,不能單純追求數字增加和城市面積的擴大,而是以更深刻的制度設計為引領,在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多方面出現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天津城鎮化建設扎實有效的探索和實踐,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同時也給予我們深刻啟迪:新型城鎮化必須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中心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相對于“傳統城鎮化”,具有四個方面的新內涵:一是發展理念新。新型城鎮化,是不以犧牲農業、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宜居、協調發展的新路子。二是城鎮體系新。新型城鎮化所構建的是四級城鎮化體系,有利于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縣(市、區)域城市的綜合承載作用、小城鎮的關鍵支撐作用和新型農村社區的戰略基點作用,構建各層級城市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現代城鎮體系。三是實現途徑新。新型城鎮化堅持中心城市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并重,農民進城和就地轉化并行,是工業和農業共同發展的城鎮化。特別是推進的立足點是著眼于農民、涵蓋了農村,實現了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的就地“市民化”。四是產業支撐新。新型城鎮化四級城鎮體系的產業支撐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強調了產業集聚與加快城鎮化進程的緊密結合,強調了現代農業對新型農村社區的支撐作用,將現代農業納入支撐新型城鎮化的產業體系之中,實現各層次的融合和互動。
二、茂南城鎮化進程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茂南堅持以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城鎮化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奠定了粵西中心城市的良好基礎。2012年,全區總人口達83.59萬,其中城鎮人口53.8萬人,農村人口20.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38%;2012年全區三大產業比例為12.9:35.77:51.34,非農產業占86%;中心城區建成面積已達46平方公里,近郊八鎮建成面積達15平方公里,城鎮承載能力、輻射力不斷提高。
但城鎮化的進程中,茂南也存在明顯的短板和不足:一是規劃建設滯后。城市總規主要涵蓋中心城區,城郊各鎮總體規劃理念落后,城鎮規劃千城一面,沒能形成區域特色和人文精神;城鎮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落后,道路、商業網點、垃圾處理站等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遠遠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城鎮管理水平較低,城鎮臟亂差、占道經營和馬路市場現象相當嚴重,交通、治安、市場秩序等仍然比較混亂。二是中心城區 產業帶動和輻射力不強。石化產業鏈較短,中心城區服務業不發達,吸納農村勞動力能力不足,河西、河東、站南和西城片區四大主要片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相互輻射的能力不強。三是現實隱患明顯。土地城鎮化速度明顯快于人口城鎮化速度,部分城鎮空間布局與人口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城市擴張過中產生污染問題突出,部分鎮村的農田、水源、路面等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加上農村環保工作基礎薄弱,污染控制難度加大,治理任務非常艱巨。
三、人的城鎮化是茂南新型城鎮化道路必然選擇
在各地都把新型城鎮化作為驅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的背景下,茂南只有堅持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加強統籌兼顧的頂層設計,著眼于整體性、協調性,進行統籌思考和長遠規劃,積極穩妥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化建設,形成空間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有序、資源配置優化、公共服務均等、環境優美舒適的城鄉統籌發展格局,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獲得主動。
(一)以人為本,完善新型城鎮化的頂層設計。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城鎮化。正如李克強總理強調的: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一要在發展目標上體現“人的城鎮化”。牢牢抓住“人的城鎮化”這項中心任務,科學合理確定城鎮化發展目標,既要提高人口構成中城鎮人口所占比例,又要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發展;既要注重質的提高,亦要讓城鄉居民過上更加健康優裕的生活。二要在發展規劃上體現“城鄉一體化”。從歷史現狀和未來的發展需要出發,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全盤考慮,全面謀劃,科學布局,加快全域城鎮化規劃編制,明確城鎮和村莊空間定位、發展規模、基礎設施配套、產業定向、建設定點。三要在載體建設上體現“以人為本”。按照“綠色、智慧、包容、人本、特色”的城鎮化要求,在發展城鎮經濟,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鎮公共服務能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城鎮運行效率和提升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等方面都要充分體現人本精神。要把提高人的物質文化水平作為出發點和歸宿,走發展成果由城鄉居民共享的城鎮化道路。四要在人居環境上體現生態文明。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特別是要從改善基礎設施和改變人的思想觀念著手,把城鄉清潔工程落到實處,努力營造清潔、整潔、優美的城鄉環境。
(二)以“城郊八鎮”為建設重點,增強可持續城鎮化發展承載能力。城郊八鎮是連接城鄉的重要紐帶、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促進人口集聚的重要節點,是茂南城鎮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推進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把城郊八鎮建設成為連接中心城區、輻射新型農村社區,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的小城市。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生活居住、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社會保障、集貿市場等配套功能。大力實施以“綠、硬、暢、亮、美、凈”為主要內容的“六化”工程建設,啟動實施“森林進城圍城”計劃,開展整治水資源行動和城鄉清潔工程,推進自然村“村村通自來水”、“路路通”工程建設。全面推進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向鎮村延伸,提升供電、供水、通信保障能力。二要加大公共服務覆蓋面。深化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推進進城農民工和市民在勞動報酬、勞動保護、子女教育、醫療服務、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方面的均等化,使基本公共服務逐步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蓋。三要加快重點鎮的同城化。以鎮盛、公館、高山同城化為突破口,著力在產業布局、區域功能、生態建設等方面實現統籌協調發展,努力實現三鎮融合發展。
(三)以“一鎮一品”為產業支撐,促進城鎮化產城融合。產業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沒有經濟的發展作為支撐,城鎮化發展就不可持續。要把做強做大城鎮經濟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要動力,按照城鎮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要求,結合各鎮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堅持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宜農則農,科學規劃發展一批產業型、商品型、旅游型、生態型城鎮。通過城鎮經濟的總量做大、質量提高、實力增強,積極創造就業崗位,擴大城鎮就業容量,引導、吸納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一要依托高嶺土礦藏、石化后加工等優勢,加快推進“兩園”、四個新型建材工業小園區和新型皮革加工工業園建設,重點將新坡、金塘、公館、山閣鎮打造成工業強鎮。二要立足城郊鄉鎮自身資源特點,以15個特色農業示范場園為主要平臺,培育發展壯大羅非魚、圓椒、甜玉米、肉鴿、蔬菜、花卉、林果等特色產業,重點把鰲頭、袂花打造成特色農業大鎮。三要整合旅游資源,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努力把鎮盛鎮打造成“茂名后花園”、城郊休閑旅游名鎮。四要充分發揮近郊區位優勢,依托交通便捷優勢和專業市場優勢,推進高山商貿城和物流基地建設,將高山鎮打造成茂名商貿強鎮、城市副中心。通過打造“一鎮一品”,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立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節能環保、競爭力強的產業體系,實現產城融合發展。
(四)以“美麗鄉村”為創建載體,夯實可持續城鎮化發展基礎。農村社區是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基點和重要組成部分。要組織實施“美麗鄉村”工程,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著力構建“幸福茂南、特色城鎮、美麗鄉村”三級體系,切實營造出道路干凈、空氣清新、宜居宜業的鄉村環境。一要按城市標準規劃建設好農村社區,實現農民就地“市民”化。結合新農村建設,扎實開展村容村貌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重點是開展村莊環境整治、生活污水處理、公共設施建設,拓展長效管理的覆蓋面。二要在全面啟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基礎上,將新農村建設、扶貧雙到、“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資金捆綁使用,啟動實施“名村、特色村”建設計劃,將名村、特色村建設和自然資源、農田水利、綠色生態、鄉土物產、歷史文化等等緊密結合起來,結合旅游開發共同推進,讓村民從中得到效益,形成鎮村協調一體、相互依存、有機融合的建設格局。三要推進“農家書屋”、區、鎮、村(居)三級文化站、區全民健身廣場等項目建設,提高村民文化生活品質。培養當地的民間文化組織、文化藝術骨干,樹起特色文化藝術品牌,切實營造良好的農村文化風尚,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