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說“教師工資不得低于當地公務員”,這是國家對保障教師工資的最低要求,并不是說不能高于當地公務員的工資。如果有一天,市長曬工資單,證明老師的工資比他的還高,那才是“再窮不能窮教育”。
前幾天,湖北洪湖教師因為工資低停課。該市市長夏錫璠處理方式不錯,他沒有選擇強制方式解決,而是選擇了和老師對話,并當場曬了自己的工資單,“自己每次工作調動,最直接的感覺之一就是工資少了……我每月卡上的工資2440元”,最后在他“窮人難當家,我對不起大家”的表態中,老師們甚至“開始鼓掌”。一起看起來不算小的事件以平和的方式結束。
市長很誠懇,老師也很通情達理——市長自己也不會造錢,政府就這么多的銀子,況且市長的工資也不高,大家都緊巴著過吧。
但我覺得這事兒,還是應該說說,也許還有不少的地方存在類似問題,只是沒有發生“停課”、問題沒有浮出水面而已。
大家知道,國家對教育投入和教師工資有兩條“硬杠杠”,一條是“投入必須達到GDP的4%”,一條是“教師工資水平不得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可是,很多地方的GDP是有水分的,甚至水分還不小,報上去的統計數字光鮮亮麗,但真要按照“賬面GDP的4%”花錢給教育,于是捉襟見肘了,或者寅吃卯糧、東挪西借,或者“從數字中來,到數字中去”,用一個謊言掩飾另一個謊言。
此次洪湖老師停課的一個導火索,就是當地傳聞省里曾給洪湖市撥款8000萬元,用來改善教師待遇,但這筆錢到了各學校賬戶后,“只是過了一下,很快又收回了”,實際上,并沒有所謂的8000萬元撥款,而是為了完成省教育廳布置的教育經費投入任務,教育局所采用的一個“不得已的辦法”。
也就是說,“投入必須達到GDP的4%”的硬性要求,在有水分的GDP面前,只能在賬面上實現“數據達標”。
這種“瞞天過海”式的騰挪手法,并無法彌補投入上的缺失。教師們看的不是“看起來很美”的賬面工資,而是真真切切的拿到手的票子。
這是完不成4%任務的。完成了又怎樣呢?不僅僅有一個數量的硬性要求,還有一個結構上的科學考量。
洪湖引起當地老師不滿的,還有那座占地20畝的“富麗堂皇”的教育局辦公大樓。因為在教育投入里,有多大比例用于基礎建設,多大比例用于教師工資,多大比例用于學生補助,這些還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比例安排。于是,很容易看到很多地方,教育局的大樓漂亮,校舍破舊,老師工資低。
唉,教育投入本來就不夠,有限的投入又優先建了辦公大樓,那教師的工資怎么能高?
我在想,如果一切按照國家要求,GDP的4%投入有保障,而且教育局的辦公樓也已經蓋好了,那多出來的錢能不能多給老師加薪?甚至高于公務員?現在說“教師工資不得低于當地公務員”,這是國家對保障教師工資的最低要求,并不是說不能高于當地公務員的工資。如果有一天,市長曬工資單,證明老師的工資比他的還高,那才是“再窮不能窮教育”。
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