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8年冬,當小崗村的嚴俊昌、嚴立坤、嚴宏昌等18位農民冒險地在土地承包責任書按下鮮紅手印。這一“按”竟成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變了中國農村發展史,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史,解放了被戶籍二元制度禁錮的中國農村勞動力,開啟了世界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進程。中國城市化的原動力——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民工從此誕生了!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統計,截至2007年底,按非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計算,中國的城市化率為32.93%,按城鎮人口計算的為44.9%(國家統計局),兩者之差達11.97%,涉及人口約1.5億。筆者認為,這1.5億正是穿梭在中國的城鄉之間的農民工群體。據有關方面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可能達到55%左右,城市人口將達到8億,也就是說未來十年將有4億的農村人口被城市化。
1.5億也罷,4億也罷,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多么震撼人心的龐大群體!他們用自己最樸實的行動踐行著亞里士多德最崇高的理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來到了城市。
長途汽車站與火車站涌動的龐大民工潮場景之壯觀,震驚全世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他們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最年輕、最具活力、最有創意、最廉價的勞動力。他們創造了“中國制造”最便宜的神話。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繁榮景象,都凝聚著農民工的汗水和智慧。據測算,目前全國平均每個農民工每年創造的GDP約為2.5萬元,1.5億農民工創造的GDP就是3.75萬億元。
然而,在我們身邊還是發生了諸如孫志剛被毆致死案、張海超“開胸驗肺”案等不和諧事件。幾乎所有農民工都有工資被拖欠的經歷,甚至有血汗錢被黑掉的遭遇。筆者大膽假設:假如他們每人被黑掉1元錢,他們就為哪些黑心企業家的原始積累“貢獻”多達1.5億元的“第一桶金”。
我們可以看到,這1.5億的農民工,大多年齡在16-35歲,受過初中以上文化教育,是農村中的“精英”。從封閉的農村走向開放的城市,提高了他們的組織意識、生產技能;開闊了他們的人生視野、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有的在落腳地成了當地企業的骨干,有的自立門戶當上了“老板”,一旦時機、條件成熟,有的還帶著資本、技術和多年形成的商業網絡,回到自己的家鄉經商辦廠,擴大非農就業,發展當地經濟,成為播向家鄉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文明的種子。
1.5億生活在城市中的農民工,盡管是流動的,臨時的,甚至是短期的,但每日都要有衣食住行,他們對教育、文化娛樂等精神產品的需求,使得政府不得不加大基礎設施配套等公共服務保障。可見,大量農民工進城沖擊著城市消費,已經改變了并繼續改變著城市消費規模、消費結構與消費水平。
可以說,農民工階層的出現與發展壯大,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對中國的城市化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因此,我們必須敬畏勞動,正視農民工,善待農民工!必須深刻認識他們對經濟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