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15 07:44:41
來源:東南商報 作者:薛智誼
一大早,慈溪綠葉農場“場主”葉善根開車來到他位于掌起鎮古窯浦村的農場。“這一片農場有1200畝,生產出來的七成蔬菜通過海通公司加工后,出口到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地,我這里相當于是海通的原料生產車間。”葉善根指著眼前的一片開闊田地對記者說。
為海通公司種植訂單蔬菜,由此進入全球食品行業產業鏈,綠葉農場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得到加強。隨著“家庭農場”的概念首次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在新型城鎮化的廣闊背景下,葉善根對自己的這個千畝級家庭農場,有了更大的設想。
海通公司的“原料車間”
車子沿著橫貫慈溪中部的公路“中橫線”行駛,路兩旁是連片的蔬菜基地,田成行,地成方,田間道路和排灌溝渠齊全。葉善根的綠葉農場就在這里。
今年44歲的葉善根在從事農業之前,做了幾年的電腦配件銷售。1995年,一家外資企業來慈溪收購蠶豆,他幫忙收購,并由此進入農產品收購領域。
1999年,葉善根在掌起鎮租了130畝土地種菜,2003年創立綠葉農場。“這里以前是一片鹽堿地,當地農民寧愿去廠里務工也不愿種地。”葉善根說。
海通食品集團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003年,海通嘗試“公司+農場”的模式。2006年,葉善根的綠葉農場,成為第一批加盟海通的農場之一。
出口農產品要求高,為此,綠葉農場建立了專門的農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包括田間農事操作管理制度、產品銷售管理制度、生產資料采購制度,做到每一批農產品都有詳細的化肥施用、農藥噴灑記錄,這些備案信息可供海通公司和農業部門追溯。
“現在想通過種田賺錢就得靠能力,能力強的可以多承包些田地,能力差的可以少承包一些。”葉善根說,現代農業已經向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的方向發展,在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家庭農場”概念后,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從“耕者有其田”轉變為“能者種其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
對很多人來說,家庭農場是一個新名詞,但在慈溪市農業局產業科吳科長看來,這個詞早已不再陌生了慈溪市是家庭農場的發源地之一。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比較傳統農業那種散戶形式,它擴大了經營規模,克服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解決了長久以來傳統農業低、小、散問題。家庭農場比一般的農戶更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監管。”吳科長說。
土地流轉促農業規模經營
慈溪市家庭農場能形成今天的規模,主要原因是鄉鎮企業興盛、個私經濟發達,大量農民到工廠務工后不再依賴土地生活,土地得以流轉。
有了土地流轉,像葉善根這樣的種植大戶才有機會包地種菜,繼而成為慈溪第一批家庭農場主,當地農業也由此走上了現代化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之路。吳科長介紹說,慈溪市的土地流轉從1986年開始,土地流轉政策經過多次調整,到現在,土地流轉率已高達80%~90%。
2003年,慈溪愿意種地的人很少,政府補貼給承包者,農業大戶租一畝土地可得補貼100元。而現在,政府只補貼出租土地的農戶。補貼以租期5年為限,5年以上每年每畝30元,第六年每年每畝40元,流轉到2029年即承包期末,每年每畝補助養老金150元,目的是鼓勵長期流轉,使農業規模經營能長期進行。
慈溪的家庭農場是市場主導的,土地流轉費隨著市場價格調整,有3年談一次的,有5年談一次的。綠葉農場和3個村簽訂了10年承包的合同,價格5年一定。目前商定的租金是前5年租金每年300元/畝,后5年每年350元/畝。而隨著物價的上漲,土地租金現在已經漲到500~600元/畝,可農產品價格的漲幅卻很小。
吳科長表示,農業屬于高風險產業,政府在基礎設施投入很大,家庭農場的機耕路都是地方財政投資修建。2004年,慈溪市設立“中小農場發展基金”,每年撥款100萬元,扶植家庭農場的發展。
去年,合作銀行貸款給家庭農場2.4億元,而“農產品綠色通道”也方便了農場主報稅。另外,除了國家的常規保險品種外,慈溪還有專門為家庭農場設立了15個保險品,涉及糧食、蔬菜、花木等。原來的農業補貼,所有農場都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