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04 12:48:44
來源:西省南昌市文明辦
“爸爸是開出租車的。一開始,我以為開出租車很好玩,還能賺錢。因為要給爸爸寫檔案,我才知道開出租車原來這么辛苦。星期天跟爸爸一起出車,一天下來光坐著都覺得累,可爸爸不僅要集中注意力開車,還要招呼客人。”這是南昌市青山湖區工人新村小學六(一)班燕娟建的“父母檔案”。
工人新村小學725名學生,60%來自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家庭。他們家庭條件相對困難,父母忙于生計,文化水平較低,與子女溝通少,與校方互動也僅限于一年兩次的家長會。“對以農民工子女為主要生源的工人新村小學來說,家庭教育曾一度是個盲區。因為一份特殊的檔案,使原本缺失的家庭教育正在慢慢地回歸。”4月19日,余微老師說。
2006年,工人新村小學開展了“我為父母寫檔案”的活動,要求學生們每周用一天時間,調查并整理父母的生活故事,給父母寫一份完整的檔案。起初,活動由班主任組織,2010年,學校制定了具體方案,在全校統一開展。學生給父母寫的檔案分3類:親子檔案,記錄和父母之間的事情;愛心檔案,捕捉父母關愛自己的細節;創業檔案,寫下父母在這個城市里創業的故事。班主任每個月至少開一次與此相關的班會,在班會上讓學生們分享彼此父母的故事。
與此同時,每次班會,老師讓同學們在親子本上繪出表格,內容包括“感恩誰”、“理由”和“如何回報”。學生趙瑩的表格里填著:她感恩父母,以前只知道父母是打工的,給父母寫檔案后,才了解父親的工作是開摩的,母親則是給別人家打掃衛生。
以前趙瑩愛花錢,常買些零食和貼紙等小玩意,不愿和父母講話,覺得“沒什么可聊的,也不想去了解他們”。因為要完成父母檔案,趙瑩開始問父母的工作,主動找父母聊天,“知道了爸爸媽媽起早摸黑都是為了自己”。11歲的趙瑩開始體貼父母,幫助做家務,并刻苦學習。她在“父母檔案”里訴說:“有一次向爸爸要零花錢,發現爸爸手里都是一角和一塊的零錢,突然明白了爸爸賺錢不容易。”趙瑩不再亂花錢,并把零用錢攢起來買書。
一次家長會上,趙瑩的父親告訴班主任王華福,趙瑩現在每個星期都會主動找他聊天,還幫母親做家務。王老師說,這個以前貪玩、學習不夠主動的孩子,在上星期三語文單元測試中考了全班第二。
“我給父母寫檔案”,這個活動的初衷只是想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艱辛,養成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優良品質。沒想到的是,通過這個活動產生了意外的效果。工人新村小學校長黃春濤說:“在制作‘檔案’過程中,通過傾聽父母的生活故事,喚醒了孩子們感恩的心。孩子們了解了父母的艱辛、懂得了感恩父母,還會關愛同學,在家長之間也形成了互相幫助的氛圍。”
“父母檔案”活動促進了父母間的交流與溝通,青山湖區近百位熱心家長主動與生活困難的家庭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四年級的周霞來自一個單親家庭,她從“父母檔案”中發現同班同學彭慧玲也來自單親家庭,每天下課后,彭慧玲都是形單影只地在家附近等媽媽回家。周霞和母親商量后,每次下課把彭慧玲接回家。彭慧玲媽媽下班晚了,她就在周霞家吃飯。從一年級到現在,周霞媽媽儼然成了彭慧玲的另一個媽媽。四年級的陳與因父母雙亡,從小缺少家庭的溫暖。在同學劉意父母的關愛下,他找回了自信和快樂。同學們還自發組織“愛心小分隊”,上門為家庭有困難的同學送去關愛。
“目前,南鋼學校、京東學校、鐵路二小等六所學校正在積極開展‘我為父母寫檔案’活動,”青山湖區教體局局長胡小明說,希望通過這個活動給孩子們帶去更多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