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成為新一屆政府新的歷史命題,如何在新的條件下應對城鎮化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成為“2013中國金融形勢分析、預測與展望專家年會暨第九屆中國金融(專家)年會”的重要議題。4月27日,由中國金融網、中國金融研究院主辦的“2013中國金融形勢分析、預測與展望專家年會暨第九屆中國金融專家年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近300名來自中外知名金融專家、學者、金融家、銀行家、企業家、政府官員以及新聞界的精英,圍繞“城市投融資與小微經濟”主題做了專題探討。
中央電視臺證券頻道新聞主編蘇培科開場指出,中國一直到現在為止,新一屆政府提出來發展新型城鎮化,結果反對聲音很多,中國之前的城鎮化,到目前城鎮化率51.27%,實際這個數據還不足,中國的城鎮化實際上在上一輪城鎮化過程中應該吸取教訓,恰恰是有問題的。比如都是以城郊接合的做法,由農民變為市民,有的以宅基地和土地為交換,以圈地為基礎的一個城市化,現在新型的城鎮化絕對不能以圈地為主的城鎮化。另外,我們的城鎮化到底做什么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還是以經濟建設房地產化的城鎮化,這有一系列矛盾的問題,帶來深刻的思考。
現場專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和財政部科研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圍繞城鎮化給出了自己對城鎮化的理解,并從面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都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城鎮化和城市化是有本質區別的
馬曉河認為中國要打造一個新的升級版,叫經濟增長新的升級版2.0。“2.0”的主要問題是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或者是以工業化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到頭了,必須推動新型城鎮,新型城鎮化可以通過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可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可以改變我們現有的產業結構。
趙全厚則從三個方面做了具體分析。他指出,“所謂的城鎮化和城市化兩個區別的問題,城鎮化,至少是我們說的縣域的,必然和農村金融、農業聯系在一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和專業化的分工,在城鎮化過程中解決就業的問題,恐怕這兩個是有一定的關聯性。如果現代化農業,進一步現代化、信息化這塊,對農業進行信息化,科技化方面有需求,政府本身產生產業效益的話,這一塊可能會做到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是一體化的,解決為農村服務、為農業服務和為自身城鎮的融資服務。”
城鎮化面臨的問題
中國的城鎮化發展現在面臨著問題,馬曉河分析說,“在現有體制下,中國城鎮化不適應或者無法進行支撐中國的經濟增長升級版2.0,現有的城鎮化,完全是傳統的城鎮化,這種城鎮化有幾個問題。
第一是有兩個滯后。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工業化過多地占用了公共資源和社會成本,導致城鎮化發展落后。
第二,人口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城鎮化。我們叫土地上限和人口指數遠遠跟國際標準要低,這是兩個滯后。
第三是城鎮化三個不協調,第一個不協調是區域發展不協調,東中西發展不協調,第二是大中小不協調,大城市發展過快,小城市過于落后。第三是城市與自然環境不協調,像北京從去年12月份、1月、2月、3月,PM2.5,連續超標,導致環境壓力大。PM2.5,吸到你的肺部,到你的血液里,引起癌變。全國鋼鐵產量9.5億噸,有三分之一在北京周圍。
第四,四個體制障礙,影響城鎮化有四個體制障礙,第一是多層次的垂直管理,五個行政級別,直轄市、副省級、地市級、縣級、鎮級,這種行政體制導致了大的掠奪、收取小的資源、公眾資源,導致中小資源配置不足。第二個障礙是跨行政區的城市群協調機制弱,按道理,在市場半徑內,按行政級別劃分。第三是二元體制,城鄉二元制度,嚴重阻礙了要素流動。現在在社會主義體制仍然是二元結構,這太落后了,這是一個體制,通過二元體制,把人劃成不同等,在不平等情況下,享受的文明是不一樣的。當前二元制度把人變為好幾級,這種好幾級在社會成果上享受的就像猴子和果樹的關系一樣,一個果樹,等級高的猴子在樹頂上,等級低的在樹冠下。上面的猴子向上看叫笑臉相迎,弱勢的猴子看,全是屁股相迎,這種體制改革非常的糟糕。最后一個是土地制度,我們是帶有計劃經濟體制,土地是商品。”
趙全厚則表示,“中國的城鎮化如何走以政府為主導、以投資推動的,甚至以地區債務再融資的強勢過程中,可能也有一個過程,也有一個問題,因為目前地方債務在縣級以上政府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了,應該受到高度關注了。現在從產品體制劃分來看,我們的鄉鎮這一級政府,已經變為縣級以上的部門單位,改革以后,它從農業減免稅收到對農業補貼,這塊畢竟是一個補貼單位,在這方面要搞城鎮化建設,要解決幾個問題,人口城鎮化的問題,我們現在城鎮化率達到51%、52%也好,但是不能回避另外一個事實,我們實際上真正的戶籍人口的城鎮化,據我看到的數字是37%。一個10%幾的份額,是在城市里沒有戶籍的常住人口,這一塊公共服務,如果解決不了的話,有可能會阻礙城鎮化率的過程,財政體制包括這方面的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服務應該相對割裂開來。”
城鎮化如何搞?
馬曉河提出,“中國下一步的新型城鎮化要符合三個要求,第一符合國情,第二適應新要求,要實現三個轉變。第一個,從二元化向一元化轉變,第二從擴空間到集功能轉變,第三,從板塊發展向網絡式發展。新型城鎮化的內容,我認為應該是以人為本,理性發展,城鄉一體、綠色低碳。第二,要實現四個集約,第一,土地集約,第二空間集約,第三產業集約,第四人口集約,千萬在中國多樣性國家不要搞大房產、大馬路、大別墅,豪華奢侈,要符合中國的國情。”
而趙全厚則指出,“城鎮化必然涉及到建設問題,人口聚集在一起來,上水、下水、垃圾、填埋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行一個集約化建設的問題,這塊資金怎么做,我感覺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公共資源,當然不能過多挖掘。怎么樹立一個機制,在這方面怎么能夠做到政府和民間方面在基礎領域能夠有效結合,這樣的話,既能夠讓城鎮化有一個制約,不至于政府盲目以政績指標來推動。另外一個要建立良好的解決公共產品未來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