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承認8千多萬元捐款沒有按指定項目使用,并且為此向捐贈者道歉。5月2日上午10點,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副院長于長江在經濟之聲評論:紅會再次身陷囹圄,再建公信力迫在眉睫。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紅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在回應郭美美事件、與壹基金的關系以及紅會綜合改革方向等社會熱點問題之后,立下軍令狀——如果兩到三年仍然翻轉不了黑十字的印象,她自動請求辭職。
她還說,紅會已經公布了每一筆捐款和捐贈人信息,未來還將向公眾交代清楚每一筆善款的去向。但100多位藝術家向汶川地震定向捐助的8470萬資金被挪用于建設博愛家園的消息曝光,又讓趙白鴿所立的軍令狀黯然失色。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昨天(1日)通過官方微博表示,盡管善款沒有按原指定意向使用,但具體使用與捐贈人的意愿總體上是一致的。紅十字會在捐款使用、災后重建從決策到實施的全部過程中,與捐贈人溝通做得不夠,對捐贈人的服務也做得不夠。為此,紅會向相關捐贈者致歉。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副院長于長江,評論這個話題。
于長江認為,現在紅十字會面臨一個困境,就是承認也不好辦、不承認也不好辦,這反映了公眾對它的信任危機。公信力的喪失是紅十字會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
紅十字會雖然作出了道歉,但是于長江認為這還遠遠不夠,至少和當下公眾的認知還是有落差,這個道歉只是技術手段上的,而公眾對紅十字會的不滿是在態度層面。這種說法其實會激起某些人對它的指責和質疑,引起另一些更為激烈的反應。
紅會在這次四川蘆山地震中的表現不錯,但是這一切都沒有讓紅會從質疑中脫身,如果從根本來看,于長江說,紅十字會的決策身份、運作方式有一些行政化的傾向,與它本來從事的慈善工作有很多不符之處,這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形成的。紅十字會犯的很多錯誤是行政化、官僚化造成的,實際上深層的問題還是體制問題。
于長江說,公信力不是一個機構內部能改變的,實際上像紅十字會這樣的問題是公信力層面的,不會紅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辭不辭職能改變的,必須建立外部處理力量和監督方式,這才是人們恢復對紅十字會信任的根本途徑。
首先,對于組織構架和現在半行政的身份必須做根本改革,而且要公開透明,讓每一個細節都在外部監督下進行,這個監督既要有官方監督,也要有民間監督。另外,還要有問責機制,不能“既往不咎”。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才能再建公信力。